正文复制
鹤壁日报/2024 年/3 月/7 日/第 007 版向人民报告 请人民阅卷
兴财举政扬帆起 攻坚克难勇担当
——2023 年全市财政工作综述
本报首席记者 刘倩倩
美丽的画卷总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在不懈奋斗中书写。2023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财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稳平衡、拓财源、助发展、防风险,财政运行保持平稳态势。
夯实ZZ基础 坚定正确ZZ方向
“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人” 是鹤壁财政人对X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全市财政系统举旗定向、凝心铸魂,始终把X的ZZ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 以政领财,以财辅政” 思想,财政干部的ZZ性和大局观进一步增强,交出了绝对忠诚的ZZ答卷。
2023 年, 市财政局坚持把抓好抓实主题教育作为首要ZZ任务, 牢牢把握 “ 学思想、 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 总要求,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持续推进X建和业务融合发展。深化正风肃纪,优化ZZ生态,坚决扛稳X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了财政审计、国资审计、巡察财政 3 个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制定了以案促改、基层财政内控等制度,进一步织密扎牢制度“ 笼子”,推动机关干部作风持续转变,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坚定不移地走好第一方阵,争创模范机关,持续提升打造“ X旗红、财政兴,模范机关我先行” X建品牌,坚持实行“ 1+9+N” X建与业务融合推进体系,在全局形成了“ 以X建促业务、以业务强X建” 的浓厚氛围,以“ 双项第一” 的成绩获得“ 鹤壁市直机关十佳X建品牌” 荣誉称号。连续三年X建考核市直机关排名第一,荣获“ 全市高质量发展X的建设奖”。
为加强财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市财政局积极做好ZZ识才、精准聚才、科学育才、灵活用才“ 四篇文章”,持续完善财政人才制度。创新干部培养锻炼载体,坚持全面推进X建业务双向融合机制、财政讲堂教育培训机制、青年干部季度考试机制、科长帮带青年干部机制、财政系统上挂下派机制等五项机制,持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锻造过硬作风,为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聚焦关键领域 精准施策促进发展
稳住经济基本盘,在疫后恢复期、修复期、调整期“ 三期叠加” 的背景下,在收支矛盾加剧异常困难的形势下,我市做好财政“ 加减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财源建设,深挖增收节支潜力,确保应收尽收,杜绝跑冒滴漏,通过挖掘内需潜力,实现经济更可持续发展。
打好惠企政策“ 组合拳”,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聚焦经营主体,减负担、稳预期,累计新增减税降费 9.1 亿元。筹措促消费、科技创新、工业制造业高质量、创业担保等各类惠企利民资金
2.4 亿元,进一步巩固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在全省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稳产考评中排名第一,获奖励资金 1000 万元。充分发挥 1 亿元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发放贷款3383 笔 4.47 亿元,切实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抢抓机遇重谋划,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树牢“ 项目为王” 理念,坚持“ 资金跟着项目走”,突出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上下联动、主动作为,紧盯政策导向,积极谋划专项债券、国债项目,全力争创试点示范,成功争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美乡村两个国家级试点示范,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既有荣誉还有真金白银。争取上级资金 74.9 亿元、政府债券 57.62 亿元,鹤壁工程
第 1 页 共 3 页
技术学院新校区、综合保税区、千慧智造产业园等 74 个重大项目获得支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化交流促合作,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举办“ 央企省企鹤壁行”、河南省政府投资基金项目路演会(鹤壁专场)活动,27 个优质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超 50 亿元,基金引入战略投资3500 万元,企业新增授信额度 2.7 亿元,鹤壁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发布新设卫星互联、现代农业、新材料等 5 支基金,新增基金规模 45 亿元,全市基金达 18 支 148 亿元,推动了我市产业资本集聚,为全市打造现代化产业链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聚焦培植财源 做强做大财政蛋糕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财源建设对于促进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提升
社会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培植财源、做强财政实力也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财政部门坚持把财源建设作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努力探索凸显鹤壁地域优势特色、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财源建设新路子。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化培育并重,以实施“ 320 工程” 为抓手,大力引进骨干财源产业项目,全面推动重点财源项目投产达效,支持基础财源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我市稳定增收的“ 梯级财源”。
2023 年,“ 320 工程” 企业项目累计完成税收 13.5 亿元。同时,注意加大综合治税力度,持续巩固房地产建筑业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税成效,加强电商、物流等新经济新业态税收管理,充分挖掘税收潜力,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全市综合治税成效 4.8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4%,经验做法得到省财政厅肯定表扬。
为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调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