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4 年/3 月/6 日/第 007 版两会特刊
加力提效发挥财政职能 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 黑龙江省财政厅X组书记、厅长 孟祥会
2023 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 20 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黑龙江视察,为龙江振兴发展明确了战略定位,擘画了宏伟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黑龙江财政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财政部工作部署,坚决扛起维护国家“ 五大安全” ZZ责任,扎实推进“ 六型财政” 建设,做好生财聚财理财文章,精准发力支持建设“ 六个龙江”、推动“ 八个振兴”,为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力以赴扛牢“ 首要担当”,助力现代化农业强省建设
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用好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和省级安排资金,推动全省粮食
生产“ 二十连丰”、乡村振兴持续深化。
一是夯实粮食安全“ 压舱石”。支持建成高标准农田 868.6 万亩、治理黑土区侵蚀沟 9000 条、补贴耕地轮作 2616 万亩;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粮食生产者补贴等惠农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种豆积极性;在全国首批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部产粮大县;积极应对局地洪涝灾害,补助重点产区和受灾地区开展“ 一喷多促” 作业,全力打造更加稳固、可靠、坚实、安全的“ 大粮仓”。
二是大力扶持“ 四个农业”。支持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助力扩大“ 黑土优品”“ 九珍十八品” 品牌影响力。创新支持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财政政策,扶持壮大玉米、大豆等 5 个重点产业和食用菌、预制菜等 7 个特色产业。持续助力打造乡村产业发展平台,累计支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2 个、农业产业强镇 69 个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6 个。
三是加力推动农村现代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实现“ 七连增”,连续 5 年在国家绩效评价中获评“ A” 等次,助力“ 三保障” 和饮水安全问题始终动态清零、脱贫人口人均收入稳步增长。扎实开展海伦市“ 五好两宜” 和美乡村、桦南县农村综合性改革两类国家级试点试验,努力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早出快落财政“ 政策礼包”,力促全省经济回升向好
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推动黑龙江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20 条政策措施发挥效用,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一是综合施策稳企惠企。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 260 亿元,三轮“ 双稳基金”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引导投放贷款 467 亿元、惠及企业近 2 万户,政府采购扶持政策助力中小微企业中标项目 318.2 亿元、占全部采购份额的 89.1%,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靠前发力扩大内需。省级统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推动哈尔滨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重大水利工程等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完善落实促消费财税政策,推动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县域商业体系,引导开展汽车、家电等促消费活动 500 余场,力促全省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1%、各月累计增速均高于全国。
三是持续发力扶持文旅产业。兑现落实创意设计、冰雪经济、文旅招商引资等扶持政策,支持开展夏季避暑旅游、冬季冰雪旅游“ 百日行动”,强化全域全季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助力全省冰雪旅游火爆“ 出圈”,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 85.1%和 213.8%,生动诠释了“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的重要理念,集中体现了龙江振兴发展的新局面新气象。
第 1 页 共 3 页
用好用足财政扶持政策,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善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
合理增长。
一是持续赋能产业振兴。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相挂钩的产业领域政策和资金动态调整机制,全力筹集资金保障“ 4567” 现代产业扶持政策兑现。省征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入驻金融机构 26 家,吸引更多社会和金融资本助力产业升级。
二是持续赋能创新驱动。完善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省级科技专项资金预算连续 3 年增长 20%,支持实施基础研究、重点研发和“ 揭榜挂帅” 科技攻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