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4 年/3 月/12 日/第 007 版两会特刊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陕西省财政厅X组书记、厅长 常艳玲
2023 年, 陕西省财政厅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深入开展“ 三个年”活动,以“ 1+5+6” 工作思路为抓手,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服务和保障了全省高质量发展。
综合施策稳经济,财政经济形势回升向好
靠前发力、 迎难而上, 一手抓积极财政政策落实, 一手抓市场主体活力激发, 打出了政策 “ 组合拳”,以财政平稳运行助力全省经济回升向好。
——全力以赴稳住收入。把握经济回稳的阶段性特征,积极克服煤炭价格下行、房地产低迷、市场需求不足等影响,及时安排,采取统计监测、定期调度、包抓督导等有效措施,狠抓财政收入。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437.4 亿元, 增长 3.8%, 切实以财政收入之 “ 进” 促经济发展之 “ 稳”。
——纾困帮扶市场主体。不折不扣落实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中央政策,及时出台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地方政策,全年新增退税减税降费 492 亿元,有效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开展财政支持服务民营经济七大行动, 梳理汇总 78 项财税政策编印成册, 电子版在陕企通平台点击量超过 3.5 万次, 排名第一。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授予采购合同 402 亿元,占比 83.4%,为中小企业增订单、添动力、稳预期。支持拉动有效投资。管好用好专项债券,持续做优做实项目储备,发行新增专项债券 815 亿元,有力保障机场三期、高铁、东庄水利枢纽、秦创原等 645 个项目建设。及时出台汽车、化工、装备制造等 5 个行业奖补政策,加大头部企业重大产业项目扶持力度,为稳住工业增长贡献了力量。
——争取重点项目落地。及时掌握中央政策取向,对上衔接加强沟通,对下指导谋划项目,
争取到综合货运枢纽、公立医院改革、农业产业集群等 16 个重点项目。
——加强财金协同联动。优化引导基金投向,新设 9 只子基金,年度投资规模首次超过百亿元,助力光子、新能源、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奖补政策,新增业务突破千亿元大关。综合运用融资担保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等工具,让银行“ 敢贷、愿贷”,引导更多“ 金融活水” 流向中小微企业。
——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健全基层“ 三保” 保障清单、预算审核、执行监控、债务平滑、财力弥补和应急处置六项机制,全额弥补困难县区“ 三保” 财力缺口,为基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支撑。
持之以恒促发展,财政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助力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落实。
——聚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制定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36 条财税措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保障秦创原和西安“ 双中心” 建设。深化“ 三项改革” 试点,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用好人才专项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聚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紧盯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支持方向,采取专项补助、奖补激励、贷款贴息等方式,推动制造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重点产业链做强成势。
——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财政衔接资金 126 亿元,持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
第 1 页 共 3 页
准,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支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严格落实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种粮补贴
政策,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全部产粮大县,守牢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聚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统筹资金 177 亿元,支持秦岭、黄河生态保护和国土绿化,助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制定财政支持大气污染治理五年专项行动方案,出台提高散煤治理补助标准等政策,促进关中空气质量阶段性改善。继续开展“ 百万亩绿色碳库” 示范基地建设,配合做好低碳近零碳试点。
——聚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接续政策,加大特色产业培育,优化升级产业
园区,大力发展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用心用情惠民生,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切,倾心办好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
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用好就业补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