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吉林日报/2024 年/3 月/28 日/第 008 版民主法治
以“ 如我在诉” 守为民初心
——我省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工作纪事
本报记者 赵梦卓 通讯员 董新月
一直以来,我省法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坚持以“ 如我在诉” 意识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暖企惠企
服务经营主体
“ 诉讼判决不是最终目的,为企业‘ 破冰’ ‘ 放水养鱼’ 促成双赢才是最好结果。” 在长春市绿园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的调解现场,法官如是说。
原告某传媒公司与被告某房地产公司达成口头约定,由传媒公司为房地产公司制作 LED 屏幕墙和品牌墙面板。在全部项目完工并交付使用后,房地产公司却始终未支付工程款。在多次讨要无果后,传媒公司将房地产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承揽费用及利息。
因双方并未以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工程承揽费用及结算方式,亦未以鉴定方式确定项目价
值,所以在第一次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对工程价款争执不下,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庭审结束后,法官仔细分析案情,本着减轻企业诉累、帮助企业“ 放水养鱼” 的想法,先后多次电话沟通,释法明理。法官建议双方都要放眼长远,认识到调解的益处及陷入纠纷僵局对自身的不利影响。在反复与双方沟通并确定承揽费用后,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既有效保障了原告公司合法权益, 又使被告公司得到一定的周转时间, 在履行合同义务的同时可以继续正常经营,取得了双赢。
2023 年 9 月,省法院发布《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服务经营主体提振市场信心十项措施》 ,切实提升经营主体的司法满意度和获得感。
便民利民
聚焦急难愁盼
“ 自己体验一把才真正明白,那句‘ 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 不是空话。” 当事人
张某对法院跨域诉讼服务连连称赞。
近日,白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张某邮寄的行政案件立案材料,由于起诉状落款及相
关证据需要进一步补充,考虑到张某现居长春,白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了跨域诉讼服务工作。
跨域专员主动联系张某,一次性告知其所要补齐的诉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