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日报/2024 年/3 月/16 日/第 004 版要闻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二〇二四年三月八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张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能动司法,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最高人民法院收案 21081 件,结案 17855 件,同比分别增长 54.6%、29.5%。全国各级法院收案 4557.4 万件,结案 4526.8 万件,同比分别增长 15.6%、13.4%。
一、做实为大局服务,以公正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找准司法服务X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结
合点、着力点。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依法惩处从事间谍活动的梁成运等,形成有力震慑。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 ,审结涉黑恶犯罪案件 1855 件 11191 人,同比增长 5.1%(件数,下同) ,其中 36 件认定不构成黑恶犯罪。推动打早打小,针对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重点领域以及农村家族宗族势力黑恶犯罪,提出防治建议,促进长效常治。
促进公共安全治理。依法严惩重大恶性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5.2 万件 6.2 万人,同比增长 17.2%,对杀害多人、潜逃多年的劳荣枝依法核准、执行死刑。审结涉毒品犯罪案件 3.3 万件 5 万人,同比下降 10.4%,对大宗走私、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累犯等坚决重判。严厉惩治境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3.1 万件 6.4万人,同比增长 48.4%。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严惩幕后“金主”、组织头目和骨干分子。审结涉枪爆犯罪案件 7998 件 10090 人,同比持平。二氧化碳气体爆破技术产品尚未列入国家民爆物品名录,对运用该技术生产民爆物品的行为,法院考虑其用于生产且严格管理,认定不构成犯罪,同时推动有关部门将新产品纳入管理名录,规范、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
在反腐败斗争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始终坚持对腐败犯罪依法严惩,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 2.4 万件 2.7 万人,同比增长 19.9%,依法惩处沈德咏、盛光祖、李文喜等 30 名原中管干部,赃款赃物一律追缴。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严惩多次、巨额、向多人行贿犯罪。高某向某城投公司高管行贿 1200 万元承接该公司金融业务, 法院以行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120万元, 违法所得 1.02 亿元全部追缴。 审结外逃人员回国受审案件 371 件, 依法判处外逃 20 年 “红通人员”许国俊无期徒刑;审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没收违法所得特别程序案 38 件,追缴违法所得 4.5 亿元及价值数亿元房产等,坚决打破腐败分子“一人逃亡、全家得利”的迷梦。
第 1 页 共 9 页
助力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一体做实解纠纷、防风险、促治理,审结金融案件 303.2 万件,同比增长 8%。 依法惩治洗钱犯罪, 以洗钱罪审结案件 861 件 1019 人, 同比分别增长 23.5%、 22.2%。针对信用卡和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持续增长,发出 2 号、4 号司法建议,促进授信审查、规范保险业务,协力加强金融监管。加大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判罚力度。某新三板公司在股票发行中虚增营收 3 亿元、少披露银行借款 10 亿元,欺诈增发股份,法院判令其赔偿投资者 4900 万元,公司高管、疏于核查验证的中介机构承担相应连带责任。金融行为须合规,高管违法要严罚,中介失职必追责。
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制定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7 条意见,把依法平等保护原则融入司法政策、落到个案办理,以法治的确定性助力提信心、稳预期、促发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实事求是、依法再审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 42 件 86 人。将社会危害性作为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把经济纠纷当犯罪处理,一、二审对 16 家企业、34 名企业主和管理人员依法宣告无罪。力解中小企业急难。推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执行到位金额 187.8 亿元。辽宁高院积极作为,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相关行政机关主动履约,法院执结行政机关为被执行人的积案 1702 件 19.4 亿元,做实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上海法院会同金融机构建立小微企业涉诉信息澄清机制, 据实为涉诉企业 “正名”,半年来已帮助 122 家小微企业获得信贷 3.2 亿元。助力完善企业治理。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审结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案件 6779 件 8124 人,同比增长 26.6%。对 658家涉案民营企业适用刑事合规程序,依法从宽处罚同时,充分运用第三方监管机制,促其合规经营。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从刑事领域拓展至民事、行政、执行领域,相关案件已达 1711 件。某纺织印染企业超标排污多次被罚、资金链断裂、陷入半歇业,法院会同环保部门促其合规整改、更新环保设备、全面复工复产,去年四季度产值同比增长 85.7%,基本清偿几近压垮企业的债务。司法助力企业走出困境,有政策、有空间,携起手,更有作为!
破产审判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审结破产案件 2.9 万件,同比增长 68.8%,力促“僵尸企业”及时出清,涉及债权 2.3 万亿元。引导可重整的不清算,助“危机”企业寻“新机”,审结破产重整、和解案件 1485 件,762 家陷入困境企业成功重整,盘活资产 8790 亿元,11.8 万名员工稳住就业。审理易安财险破产重整案,引入实体企业投资 35 亿余元,清偿全部债权,众多投保人利益得到保护,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助力企业“破茧重生” 。深圳法院 2021 年起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 ,受理个人破产申请 227 件。梁某被法院裁定适用个人破产重整程序,与债权人协商免除利息和滞纳金、三年内偿还本金,梁某努力打拼、积极偿债,提前 15 个月完成履约,我国境内首宗个人破产案审结执结。个人可破产、可重整,更可再创业!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审结知识产权案件 49 万件,同比增长 1.8%。适用惩罚性赔偿 319 件,同比增长 117%,判赔金额 11.6 亿元,同比增长 3.5 倍。审理“蜜胺”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案,依法判令侵权方赔偿 2.18 亿元,执行中促成全面和解,侵权方获得使用许可,权利人最终获偿 6.58 亿元,刷新国内知识产权案件纪录。 “钓鱼式维权”须遏制。某公司宣传其“自助建网”软件可“免费”下载使用,却以用户未在网站页面保留其版权标识等为由,提起诉讼 9000 多件。法院审理认为,其以不当经营方式诱发大批量“侵权” ,靠索赔获利不应支持,大幅下调判赔标准,批量诉讼应声而落。携手同行,走得更远。两家均拥有专利近千项、估值超百亿的“独角兽”企业多次互诉侵权,法院引导双方摒弃零和思维,就 10 多起专利纠纷促成一揽子和解。发出保护电影知识产权 3 号司法建议,推动金鸡百花电影节首次举办电影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影视从业者对影视创新创作更有信心,以多种方式在作品中、映前广告里共融共创“观影是享受,守法是义务”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着眼区域发展需要,支持重庆、成都、乌鲁木齐设立集中管辖的环境资源法庭,支持南京、青岛设立国际商事法庭。举办第五届京津冀司法论坛,京津冀法院全面加强司法协作,助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沪苏浙皖法院推动区域司法协同,为长三
第 2 页 共 9 页
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法治动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出台意见服务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举办 2023 长白法治论坛,辽吉黑及内蒙古法院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成渝金融法院发挥跨省域管辖作用,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强化司法政策供给,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审结环境资源案件 23.2 万件, 同比下降 5.8%, 其中涉环境污染案件 5386件,同比下降 11.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惩治环评造假行为,对弄虚作假、情节恶劣的“环评报告贩子”定罪判刑,终身禁止环评执业。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会同国家文物局发布典型案例,提升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法治化水平。福建、陕西等 10 地法院建立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机制,一体守护自然瑰宝。发布司法服务“双碳”指导意见,审结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案件 17 万件,同比下降 8.2%,涉碳案件 108 件,同比增长 21.3%。某公司因风电和光伏发电收购问题被提起公益诉讼,经诉中调解,安排数亿元用于电网配套建设,推动了新能源消纳责任的落实,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健全。
服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助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提升涉外司法效能。审结涉外民商事案件 2.4 万件、海事案件 1.6 万件,同比分别增长 3.6%、5.3%,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近 10 天。某境外海域船舶碰撞案,多国享有管辖权,外国当事人选择我国法院管辖并协议适用中国法,经引入外轮所属希腊船东保赔协会共同调解后全额履行。我国民企在海外承建体育场馆被拖欠巨额工程款,1670 万元履约保证金也被不当索赔面临划扣风险,我国法院准确适用国际通行的止付令机制,48 小时内裁定要求境外银行中止支付,并受理保函欺诈诉讼,促使涉案外方 40 天内付清工程款。尊重并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更利平等保护“一带一路”各方利益。便捷规范化解国际商事纠纷。深化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促进诉讼与仲裁、调解有机衔接。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发挥来自 24 个国家和地区 61 位委员作用,主持调解国际商事纠纷、为域外法查明和适用等提供咨询意见。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成功调处一中外企业间标的额 10 亿元纠纷,促使双方各自撤回境内外多起关联诉讼,合作关系得以修复。调解这一“东方经验”漂洋过海,彰显中国法治智慧。审结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 1.6 万件,同比增长 5%;加强仲裁监督,裁定撤销仲裁裁决 552 件,同比持平;裁定承认(认可)和执行境外仲裁裁决 69 件,同比增长 16.9%,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深受认可。深化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 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等, 与新加坡最高法院签署司法调解合作备忘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开放签署,成为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联合国国际海事公约。
二、做实为人民司法,以公正司法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如我在诉”意识公正办好每一起民生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
平正义就在身边。
贯彻实施好民法典。用准用好民法典新制度新规则,以公正司法引领风尚。制定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针对合同效力的认定、 “阴阳合同”和“名不符实”的处理等明确裁判标准,弘扬契约精神、促进公平交易。用好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顾氏三兄弟为孤寡老人养老送终,能否分得遗产形成诉讼,法院判定三人因扶养事实有资格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进而分得相应遗产。敬老助老美德善举,司法褒奖就是引领。准确把握民法典医疗机构免责事由规定,明确医疗机构善尽诊疗义务或限于当时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的不担责,让符合规范的诊疗活动有保障,全力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受保护。
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案件 539.1 万件,同比增长 14.2%。关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典型案例,明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规则,兼顾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不同利益,引导互谅互让,携手解决老年人、残疾人上下楼难题。
第 3 页 共 9 页
我国超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工伤认定、社保缴纳等方面存在堵点,每年约 5 万件此类劳动争议诉至法院。发出 5 号司法建议,协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加强对超龄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引导和保障“老有所为” ,助推劳动力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审结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 14.2 万件,同比下降 10.2%。根据实际用工,判断外卖小哥等与平台企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破除以劳务连环外包、诱导注册个体户等方式规避用工责任的“障眼法” 。明确把“付出实质性劳动”和“明显占用时间”作为线上“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让在线工作有收益, 离线休息有保障。 有力支持依法维权。 加大拖欠薪资案件审判执行力度, 帮助农民工追回 21.8亿元“辛苦钱” 。依法审理“宠物伤人”案件,发布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明确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李某向多地制销 30 余种不合格农药,严重危害收成、农民损失惨重,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坑农害农、国法不容。
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审结婚姻家事案件 217 万件,同比增长 19.5%。充分运用民法典离婚经济补偿、隐瞒重大疾病可撤销婚姻等规则,有力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协同妇联等单位运用家事调查、调解等机制,联动化解婚姻纠纷。家暴不是“家务事” ,反家暴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发布 2 批反家暴典型案例,对以“爱”之名家暴未成年人、离异后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予以司法规制。明确恋爱、同居遭遇对方暴力,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发出各类人身安全保护令 5695 份,同比增长 41.5%。牟林翰凌辱同居女友致其自杀,以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确立了婚前同居施暴须以家庭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司法规则。社会在发展,司法须前行。
助力保交楼稳民生。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商品房已售难交付纠纷债权受偿顺序,优先保障购
房群众权益。发出 1 号司法建议,推动健全合同网签备案与预告登记衔接机制、加强商品房预售
资金监管、强化预售信息查询和购房风险提示,促进做实保交楼、防纠纷。湖南某民营地产企业
资金链断裂,法院审理推动重整引资、复工续建,促成 13 家关联企业成功合并重整,盘活资金
168 亿元,解决 1.6 万户交房难题。
依法惩治网络暴力。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 、 “按键杀人”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司法政策,严惩网暴恶意发起者、组织者及屡教不改者。明确网络侮辱诽谤,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身心严重损害后果,或者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等,以公诉案件追究刑事责任。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 32 件,判决有罪人数 85 人,同比分别增长 10.3%、102.4%。 杨某为泄私愤在网上散布未成年人私密信息, 致被害人不堪受辱自杀身亡, 被提起公诉,法院以侮辱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
全方位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审结案件 4.1 万件 6.1 万人,同比增长 28.5%。法律和伦理底线不容挑战。对“姐弟坠亡案”被告人张波、叶诚尘,假借恋爱性侵多名幼女的倪笃群,线上“隔空猥亵”线下威逼强奸的王小山、孙保昌等,依法判处死刑。督导失责父母当好合格家长。未成年人孙某因父母忙于生计、疏于陪伴,沾染不良习气致违法犯罪。法院判罚后向其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履行监护责任、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经回访,在父母关爱下孙某回归正常生活。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依法惩治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但不纵容。同时,努力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对情节轻微并有悔罪表现的依法适用缓刑 7690 人,同比增长 63.8%,持续做好回访帮教,落实犯罪记录封存。3.7 万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走进课堂播下法治种子,融司法保护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依法引领校园保护。小学生体育课意外受伤,家长起诉学校,校方已尽必要教育管理责任和救助义务,法院判定学校不担责。对学校依规组织体育活动等不施以苛责,有利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学校强调学生守则,老师经常提醒,已充分尽职,法院判决由“闯祸”孩子家长承担赔偿责任。孩子虽在校,家长也有责,校园安全须共同守护。
久久为功解决执行难。执结案件 976 万件,执行到位金额 2.26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6.4%、
13.1%,初次执行结案平均用时 67.9 天,同比缩短 7%。注重区分失信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
第 4 页 共 9 页
能” 。对有能力履行却恶意逃避、抗拒执行的,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开展被执行人违反“限高令”乘机专项整治行动,罚款 2736 人次,拘留 1876 人次,移送追诉拒执犯罪 176 人。针对“黄牛”和中介平台帮助“老赖”绕开“限高令”非法牟利,移送相关违法犯罪线索,推动对其一并追责,斩断灰色利益链条。对核实确无能力履行义务的,不纳入失信名单,记录失信 320.7 万人次,同比下降 3.1%;为努力偿债的被执行人及时修复信用 208.3 万人次,同比增长 15.9%,依法执行、人性化执行受到称赞。做实以执行促发展。善用“活封活扣” 、执行和解等措施,以“放水养鱼”更实保障各方权益。某地产企业被申请财产保全,楼盘面临烂尾风险。法院通过公开听证,以资产置换方式解冻账户 6100 万元资金,府院联动设立“共管账户”确保专款专用,促成执行和解,实现全面复工。保生产经营不停,利双方更利发展。交叉执行化解难案。针对久执不结案件,力推异地法院交叉执行,排除各种干扰,攻坚难案积案,把法律规定的提级执行、指定执行落到实处。去年 10 月以来,异地交叉执行案件 10767 件,取得实质进展 4203 件,执行到位金额 206.7亿元。
强化人权和诉讼权利保障。做实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对 46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 339 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同比分别增长 31.4%、22.4%。实事求是、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再审改判无罪 87 件 122 人,同比增加 21 件 42 人。向涉诉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8.4 亿元。做实以程序促公正。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纠纷,事实之争、法理之辩,要做实“庭上见” 。二审开庭率增长 10.55 个百分点,再审审查询问、听证率增长 3.04 个百分点;上诉率下降 0.18 个百分点。做实“有信必复” 。针对涉诉信访多为重复访的情况,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推进“有信必复” 。去年 9 月以来,全国法院 7 日内程序性回复 19.1 万件,期限内回复率 91.4%;实质性答复 10.7 万件,期限内答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