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云南日报/2024 年/3 月/25 日/第 003 版要闻
织牢“ 一老一小” 关爱网
——访保山市委书记杨军
本报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
记者:保山市如何为“ 一老一小” 托起稳稳的保障?
杨军:我们坚持把“ 一老一小” 工作作为ZZ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制定“ 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构建“ 一盘棋” 工作体系,织密“ 一老一小” 关爱网。
针对“ 一老” 问题,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设施)945 个,设立养老床位 11195 张,建设幸福食堂 21 个,采取公私融合、医养结合、康养联合 3 种模式,解决老有所养问题。
针对“ 一小” 问题,建设幼儿园 843 所、托幼一体机构 24 所、托育机构 116 家,每千人托位数达 3.77 个,位居全省第一;打造集团化办校办园特色,有效解决“ 入园难”“ 入校难” 问题。2023 年,全国“ 一老一小” 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保山召开,保山创建为“ 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记者:让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样样好”,保山市有哪些可喜的变化?
杨军: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让老百姓的生活“ 样样好”。我们认真落实X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老百姓“ 钱袋子” 更鼓了。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助农增收,2023 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4.21 万元和 1.71 万元,分别增长 4.1%和 9%,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 1.7 万元、增长 15.7%。
城乡人居环境更美了。坚持不懈抓生态保护、持续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全市水环境质量现状排名全省第二位,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 97.5%,保山被国务院通报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地区,五县(市、区)全部创建为省级以上文明城市。
民生保障更好了。锚定“ 358” 发展目标大抓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抓健康保山建设,统筹推
进各项社会事业,“ 上学难”“ 就医难” 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高考和中考连续取得好成绩。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更高了。狠抓社会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常态化扫黑除恶,
成功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综合试点合格城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 3 年居全省第一。
记者:怎样让“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杨军: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的殷殷嘱托,让群众收入更可持续、民生事业更有保障、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切实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当前,重点办好 4件事:
打好经济发展突围战。紧扣“ 3815” 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 三大经济”,统筹实施系列三年行动,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保山行动,全力打好八大突围战,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增长 6%以上的目标。
打好“ 两个增收” 持久战。深入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稳定消除人均纯收入 1 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打好教育提质、卫生健康攻坚战。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各级领导干部当好“ 编外校长”
第 1 页 共 2 页
“ 编外院长”,着力补齐教育医疗、“ 一老一小” 等民生事业短板,让好学校、好医院、好环境就在群众身边。
打好安全稳定、团结和谐守卫战。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决守护ZZ安全、边境安宁、生态安好、经济安稳、社会安定、人民安康,持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