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岛日报/2024 年/3 月/18 日/第 T08 版走在前开新局 打头阵当先锋
以“ 二次创业” 姿态创出新天地
——访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张晋
在青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李沧区被称为青岛工业的“ 摇篮”。在那个升腾着工业烟火的年代,重工业集聚的李沧区迅速站上发展的高位,“ 钢厂时光”“ 碱厂时光” 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伴随着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转变,时代的车轮推动李沧向前,去锚定更高层级的发展目标。于是,李沧区迈出重工业迁出的关键一步,这不仅腾出了土地资源,焕新了宜居环境,而且打开了注入新产业的无限可能。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不断深入,时下的李沧正聚力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创“ 新” 业。
这更像是李沧的“ 二次创业”。在对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专访时,他对李沧区域禀赋劣势有着清晰的认知。他坦言,李沧正在以一种创业者闯市场的姿态,“ 出击” 最适合区域加快发展的产业、项目。这种打法符合李沧区的发展阶段,实事求是、稳扎稳打。
逐渐找到发展“ 节奏” 后,被“ 产业空心化” 问题缠绕多年的李沧,在 2023 年呈现出诸多突破之举:王府井集团“ 花开两朵”,魏桥新能源汽车管理总部等 4 个项目同日落地,中国能建集团整体开发十梅庵片区⋯⋯这些项目的落地,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更为李沧发展扎下新产业的“ 根”。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当下的李沧,需要好产业,更需要加速度。如何加快将资源优势
转化为发展胜势,是李沧“ 二次创业” 的一道必答题。
深圳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其通过创新发展,极大地压缩了城市成长转型的时间,走到了世
界创新城市的前沿。 李沧区同样要探索压缩成长转型时间的方法, 以创新之 “ 脉” ,壮产业之 “ 骨”。
“ 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干一些事,让大家对李沧有期待值。” 张友玉在访谈时如是说。这个“ 大
家” 不只是居住在李沧区的群众,更是社会各界。
相信只要干在实处,保持不服输的韧性和干事创业的劲头,李沧定将创出一片新天地。
打造“ 新增长引擎”
记者:对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张友玉:印象最深的是“ 新质生产力” 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对于我们基层来讲,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一招,也为李沧指引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路径。我的体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改变“ 唯数字” 的传统发展思路,依托科技和创新,培育形成新产业。这不但意味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要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把发展产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具体到李沧,我们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当前,李沧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 4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着力在“ 产业培育、科技赋能、改革攻坚” 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围绕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施高端软件“ 铸魂” 工程,依托联合大厦软件科技园,精准招引软件行业头部企业,支持方天科技等 131 家软件企业开展数字经济成果转化,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
围绕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支持创启新能、海卓动力等氢能储能领域链主企业开展技术研
第 1 页 共 5 页
发,携手魏桥创业集团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中子能产业,依托
凤麟核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布局中子检测、中子治疗等新兴业态。
围绕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漱玉药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运营,助力彩晖生物等成长为行业
领军企业,全力打造福瑞达智美小镇,加快形成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围绕做强智能制造产业,高水平规划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示范片区等两个千亩特色产业园,加快未来硬科技智造园项目落地,全力构建资源占用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都市工业体系。
记者:今年,李沧区提出了区内经济总值增长 5.5%以上、固投增长 5%以上的目标。请您介绍一下,李沧区将发力哪些关键点位、取得哪些突破,以实现目标的如期完成。
张友玉:打好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 主动仗”,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我们将锚定增量、存量和质量这三个关键。
一方面,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实施高质量外出招商推介攻坚行动。深化企业服务专员等惠企制度,实施民营企业“ 金种子” 梯度培育工程,重点关注 422 家“ 准四上库” 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能级。另一方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转型升级。聚焦先进制造业,大力实施“ 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工程,建强 15 处重点产业园区和两个千亩特色产业园,加快企业“ 入园上楼”。同时,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加快传统企业“ 智改数转”。
此外,我们还致力在扩大有效需求上提质增效,持续激发消费潜能,扩大有效投资,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工作中,重点抓好天水路工程等新增项目开工纳统、唐山路打通等结转项目饱和施工,全面提速总投资 780.5 亿元的 95 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更多有效投资支撑。加大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大宗商品补贴力度,丰富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消费场景,加快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新城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青岛文旅商游新地标。坚持把服务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聚力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示范带动性强的服务业聚集区。
加快“ 优势转化”
记者:当前,李沧区正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期压缩成长转型时间,请介绍一
下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友玉:实现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找准发力点与突破口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重点在四
个方面攻坚突破,加快“ 优势转化”。
聚焦聚力发展实体经济。具体工作中,围绕强化科技创新,将楼宇资源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质量优势,加快发展“ 四新” 经济。围绕推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十大专业化招商团队作用,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建强产业园区,坚持“ 一楼一产业”“ 一园一特色”,提档升级金水· 信联天地等 15 个重点产业园区,打造生产力极强的“ 总部新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推动“ 工业上楼”。
聚焦聚力提振消费市场。促进商业发展新升级,大力培植首店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建成全场景消费平台,形成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的新热点,将李村商圈打造成消费力极强的“ 商业新地标”。
聚焦聚力激发市场活力。具体来说,就是用活用好空间资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发展动力。如,青岛北客站片区将加快推进总投资 60 亿元的 TOD 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设计产业集聚区,打造枢纽力极强的“ 交通新港”;楼山片区将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示范片区,打造承载力极强的“ 产业新城”;十梅庵片区将加快中国能建集团优势产业落地,推动联东 U 谷· 青岛科创中心项目竣工交付,打造高品质都市产业园区。
聚焦聚力加强基层治理。高质量完成 10 件区办民生实事,打造科学决策、高效指挥、协同
管理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 平安李沧”。
记者:目前,李沧区载体利用进展如何?围绕“ 把楼宇资源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 的要求,
第 2 页 共 5 页
李沧区今年载体利用将会如何推动?
张友玉:目前,李沧建成载体使用率为 59.2%。我们将成立专业招商团队,坚持“ 一楼一产业”“ 一园一特色”,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动载体去化,加快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为此,我们锚定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积极“ 走出去”、精准“ 引进来”,以龙头企业、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产业虹吸,“ 一园一业” 建强 15 个特色产业园区,力争 2024年底载体利用率达 65%以上。强化创新引领,促进集群发展。将楼宇资源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打造一批“ 垂直” 科技园区,支持金海牛、华澜· 现代金融产业园等争创国家级孵化器,推动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聚链成群、集聚壮大。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创新实施“ 载体联动”,实现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将总部、研发、销售等落地到李沧东部楼宇园区,着力打造生产力极强的“ 总部新区”。将生产制造基地集中布局到李沧西部制造业产业园,着力打造承载力极强的“ 产业新城”,全力推动东西部产业发展协调互促、齐头并进。
用好“ 比较优势”
记者:项目是强引擎。今年,李沧区在项目建设和项目招引方面,有何打法?
张友玉:招商引资是李沧突破发展瓶颈的“ 关键一招”。做好这项工作,李沧有“ 比较优势”。一是我们的土地资源在主城区中相对较多,且拥有比较丰富的载体资源,能够实现招引的项目能落地、快落地。二是作为主城区,在李沧区生活“ 性价比” 较高,比如,这里的房价相对其他主城区较低,但各类生活配置齐备,综合生活成本测算下来相对理想。第三,这里的人才资源相对饱满,这里年轻人比较多,尤其是高学历的年轻人比较多,城区的发展潜力可期。
今年,我们将在项目招引上再突破、项目建设上再加力、要素保障上再提升,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项目之“ 进” 支撑发展之“ 稳”。招引方面,聚焦全市重点产业方向,成立招商引资专门指挥部,建强驻外招商站、攻坚团队“ 1+3+10” 招商尖兵,大力开展走出去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节会活动招商,力争全年签约落地过百亿元项目 2 个、过 30 亿元项目 5个。建设方面,坚持能早干就早干、能快干就快干,紧盯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推进规划、土地、施工许可等前期工作,力争 24 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一季度全部开工纳统、年度投资完成率达 40%以上。过程中,实施“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服务机制,加快推行 “ 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 改革, 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 切实营造项目实施 “ 好环境”、跑出项目建设“ 加速度”。
记者:商贸业是李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比较优势” 之一,今年,李沧区在做强商贸业、促
进消费升级方面,将会有哪些动作?
张友玉:商贸业是李沧区的传统优势。2023 年,全区限上餐饮消费营业额增长列全市第一,李村商圈仅商超总营业额就超过 67 亿元。今年,我们将聚焦李沧市场优势、区位优势,深入实施“ 商贸兴区” 行动。如,加速节日消费升温,“ 一店一策” 为零售餐饮骨干企业和商贸企业“ 量身定制” 节假日特色消费活动。发力“ 四首经济”,集聚更多国际国内品牌名店、旗舰店、体验店,持续打响“ 旅游青岛· 购物李沧” 名片。着力激发文旅消费,深挖世博园、十梅庵等旅游资源,引流量、聚人气、促消费。
李村商圈是我们的金字招牌,今年,我们将着力提升李村商圈品质,探索商圈景区化管理模式,打造商圈信息化智能管控平台,提升商圈规范化管理、智慧化建设水平。同时,大力推动利客来、乐客城、万达等实体商业综合体蝶变升级,与李村步行街、百年李村大集融合发展,全力争创国家示范步行街。
点睛
王府井“ 落子” 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来到位于李沧区重庆中路以西、南岭三路以北的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项目现场,映入眼帘的
第 3 页 共 5 页
是一派如火如荼的施工景象。
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项目是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青岛主城区首座王府井购物中心。项
目总投资 15.21 亿元,于 2023 年 12 月签约落地,2024 年 1 月份开工建设。
2023 年,李沧区招商引资工作频结硕果,签约过百亿元项目 2 个、过 50 亿元项目 3 个,引进区域总部 4 个、过亿元项目 118 个。与王府井集团的签约便是其中之一。当年 9 月,李沧区人民政府与首旅集团旗下王府井集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推进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项目和王府井世博园小镇项目的落地。
正在建设的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将打造涵盖文化、娱乐、休闲、购物、商务、生态等多元化城市功能和优质生活体验的商业综合街区,项目预计 2026 年底投产,年营业额将达到 15 亿元左右。王府井世博园小镇项目选址世博园片区商业用地,规划建筑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将打造4A 级微度假文旅商综合体。
“ 未来两年,李沧区两个王府井项目是王府井集团布局山东的‘ 重中之重’ 、标杆项目。” 首旅集团X委书记、董事长,王府井集团董事长白凡如是评价李沧的王府井项目。
商贸是李沧区的比较优势。作为“ 中国商业名区”,李沧区兴商传统浓厚。当下,李沧区正致力于发挥综合交通和物流等优势,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看出,有了“ 商业大咖” 王府井的基因注入,李沧区商贸业将更具“ 加分项”。
第 4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