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岛日报/2024 年/3 月/18 日/第 T05 版走在前开新局 打头阵当先锋
将创新刻进成长的基因
——访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衣涛
1994 年,随着青岛东移战略深入实施,崂山正式建区。自此,崂山区躬身入局,擎起城市高科技产业发展大旗,开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的征程。财政收入从建区时不足 1 亿元,到 100 亿元,再到 200 亿元,去年底到 220.38 亿元,将创新刻进基因的崂山区,完美演绎出一条经济实力不断上扬的曲线。
如今的崂山区,春和景明万象新,“ 科、产、城、人” 相融共生——跨海大桥高架路等主次干道在高楼大厦间“ 穿行”,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宜居宜业;张村河畔创新因子激扬,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 毗邻而居”,希望的种子正加速萌发⋯⋯
正如南山区之于深圳,是全市科技创新产业高地,崂山区对于青岛而言,亦是如此。这里创
新资源富集、新兴产业云集,承载着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成长的重任。
三十而立,站上全新起点的崂山区,该如何续写下一个“ 春天的故事” ?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给出答案:作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创新基因早已融入崂山血脉,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下一个 30 年,崂山区仍将与创新为伴。
“ 崂山区的发展有伟大思想的科学指引、有系统清晰的发展思路、有一抓到底的战略定力,还有风清气正的ZZ生态。 ”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张元升解读了崂山区快速成长的密码。他表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只要发展大方向是对的,崂山区就紧盯目标不动摇、不折腾。 “ 当然,一张蓝图绘到底并不代表着一成不变,我们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特点,适时优化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确保崂山发展始终跟上时代步伐。”
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以创新的精神激发活力,以宜业的环境汇聚人才,以怡居的氛围构建幸福家园⋯⋯ 30 岁正青春,我们相信,未来,崂山区仍将持续不断地为青岛这座城输出澎湃动能,书写更加精彩的故事。
一张蓝图绘到底
记者:回顾过去 30 年,崂山区快速成长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张元升:总结过去 30 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 11 年,崂山之所以取得如此高速的发展,主要原因至少有四点。
其一,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切发展思路以此来谋划,一切发展布局以此来展开,一切发展成果以此来检验。
其二,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在把握时代大势、置身省、市全局中谋划崂山总体思路,并对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社会治理、X的建设等工作作出科学安排,有力指引崂山区发展行稳致远。比如,在产业发展上,我们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一以贯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医药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为崂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三,历届区委、区政府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同时,又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特点适时优化。崂山区的四大主导产业,就是历届区委、区政府接续奋斗的结果。自 2022 年起,我们在此基础上细化出七条重点产业链。其中,现代金融、文化旅游、海洋生物医药三条产业链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细化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
第 1 页 共 4 页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产业分类更精细、主攻方向更清晰。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主导
产业的总规模已达 1800 亿元。
其四,全区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上,为崂山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其中,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自 2022 年以来,我们决心实施“ 六基工程”,先后开展“ 基层基础建设年”“ 基层基础突破年” 活动,完成 18 个软弱涣散社区整顿转化,16 个村改社区实现转型。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坚持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使用干部,近两年先后选派 159 名干部到城市更新、招商引资等一线历练,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激活了干事创业的“ 一池春水”。
记者:站在全新起点的崂山区,2024 年将采取哪些行动再上新台阶?
张元升:市委对崂山区寄予厚望,要求崂山区“ 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2024 年,我们将大力实施“ 提质争先七大行动”,奋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当排头。
推动高端新兴产业走在前、当排头,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和医药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产业总规模突破 2000 亿元,“ 四新” 经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保持全市首位;推动科技创新走在前、当排头,独角兽企业、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保持省、市领先,支持双国创中心等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推动品质城区建设走在前、当排头,张村河片区加快迈向国内一流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县域综合减灾和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崂山样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前、当排头,高水平创建省近零碳城市,万元 GDP 能耗、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等保持全市领先;推动共同富裕走在前、当排头,民生支出比重保持在 70%左右,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元的村(社区)达到 85%,打造优质均衡、更有温度的现代化幸福城区。
既有信心又有压力
记者:下一个 30 年,崂山区是否有信心保持既有发展速度,甚至更进一步?
张元升:2023 年,崂山区生产总值增长 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6.2%,两项指标增速均连续两年居全市首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8.2%、增速居全市第三。实事求是地讲,站上建区 30 周年的全新起点,对崂山区未来的发展,我们既有信心,又有压力。
信心主要来自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产业基础,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医药健康这四大主导产业,都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贡献率的高端产业,目前产业发展势头都很好。压力则主要在于,崂山区经济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常年保持全市前三, 经济长期的高位运行, 再叠加内外部环境各种不确定性,的确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影响。比如,崂山区现在全面发展、大力招引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产业板块,每个领域都炙手可热。从这个角度看,崂山区不是在跟兄弟区市,甚至省内城市竞争,而是在跟全国发展活力最足、创新能级最高、政策举措最实的一批城区竞争。本届区委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班人一定要在前人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加压奋进、勇当排头,压力再大也要把经济领先增长的势头保持住、巩固好,特别是反复强调要树牢正确政绩观,不搞竭泽而渔、寅吃卯粮,必须实打实抓产业、抓项目,为后人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
记者:能否展开介绍一下崂山区凝聚发展信心的发力点?
张元升: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在创新引领发展上“ 强特色、创一流”。创新一直是崂山的传统和基因。我们将以建设崂山科创走廊为引领,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方向,在创新主体引育、金融支持科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大胆探索,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20 家以上,新培育独角兽、小巨人、瞪羚和“ 专精特新” 企业 40 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 1000 家,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打造面向全国、辐射省市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在服务业发展上“ 强特色、创一流”。现代金融方面,我们将以金家岭金融区获批 10 周年为起点,加快打造国际知名的新兴财富金融中心。科技服务业方面,以做强软件信息服务业为重点,力争全区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突破 150 亿元。商贸服务业方面,积
第 2 页 共 4 页
极培育银发经济、国货“ 潮品” 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新增 6 个“ 一刻钟便民消费圈”,不断激发消费活力。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文旅发展上“ 强特色、创一流”。我们将锚定“ 创建世界级旅游景
区、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片区” 两大目标,开发引进滨海观光度假、游艇航海等多元
业态,精心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线路、文化产业集聚区、精品文创产品,力争全区旅游总收入突破
200 亿元、文旅产业规模突破 100 亿元。
共同富裕、久久为功,在城乡融合发展上“ 强特色、创一流”。在城区,我们将精心打造崂山文化艺术中心、张村河生态公园等城市地标,让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更具魅力;在乡村,适时启动第二批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休闲体验、精品民宿等多业态融合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为未来“ 蓄能”
记者:围绕张村河片区建设,崂山区今年将有哪些大动作?
张元升:张村河片区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关乎崂山区未来。目前,该片区正处于从大拆迁向大开发大建设转变的关键时期,崂山区将锚定“ 创享都芯、水脉智谷” 总体定位,全力把张村河片区打造成为青岛东部的生态之城、希望之城、未来之城。
在规划引领方面,去年我们面向全球广泛征集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方案,我们将力争 3 月底前形成完整系统的城市设计成果,并对照城市设计方案,对标雄安新区、深圳前海等先进地区,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抓紧启动片区控规编制,更好指导片区开发建设。
在片区建设方面,我们将全力加快安置区建设,其中计划推动张村河南、刘家下庄、李家下庄、孙家下庄 4 个安置区完成竣工验收,提前半年达到居民回迁条件;全力推进张村河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计划今年完成 1.2 公里先行启动区建设,张村河南岸 4 公里范围全线竣工、北岸全面开工建设;全力优化城市功能配套,推进科苑经七路等 20 条道路完成改造提升贯通,推动青岛国际人才公园、平行世界公园项目完工。
在产业导入方面,2024 年,我们将加快推进专业园区总投资 400 亿元的 32 个重点项目,同时推动更多上下游项目沿链聚合、卡位入链,园区招引项目 120 个以上,通过持续做大做强四大专业园区,带动四条产业链规模达到 1000 亿元。
其中,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锚定打造“ 全球 VR 第一园” 目标,力争虚拟现实创享中心、平行世界主题公园项目上半年竣工交付,加快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等国创中心 6 大平台建设,带动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达到 220 亿元;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锚定打造“ 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应用先导区” 目标,重点发力 AI 信创硬件、算法软件和数据服务三条核心赛道,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 350 亿元;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锚定打造“ 以海洋为特色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目标,推动青岛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一期、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一期尽快投用,带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 120 亿元;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锚定“ 国际领先的数字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 目标,将聚焦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关键基础零部件、工业互联网 4大主攻方向实施定向招商,推动海尔云谷等 10 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带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产业突破 300 亿元。
点睛
竞逐新兴产业赛道
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增长 50%、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 40%、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长
20%⋯⋯过去一年,崂山区新兴产业加速起势,遍地开花。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 2024 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对崂山区而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持续进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相关产业规模的快速跃升,彰显出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以增速最快的虚拟现实产业为例,2023 年包括 PCVR 头部企业大朋 VR、图形渲染算力独角兽企业云天畅想在内的 32 个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崂山,产业规模更是达到 180 亿元。其中,根
第 3 页 共 4 页
据 IDC 全球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头显追踪季度报告最新数据, 总部坐落在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大朋 VR,市场份额已提升至全球第四、国内第二。进入 2024 年,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开年伊始已先后迎来幻杳网络科技、 成都极视元科技等多家虚拟现实类企业签约落地。
虚拟现实产业快速发展,只是崂山区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省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力最充沛、创新生态最优质的区域之一,崂山区是青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截至目前,崂山区已拥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两家、累计培育“ 独角兽企业” 9 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140 件,均居全省首位。同时,拥有住崂“ 两院” 院士 16 人、国家级人才 144 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 920家、专精特新企业 666 家、小巨人企业 22 家、瞪羚企业 47 家。一大批科技创新要素在崂山加速互动、竞相耦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崂山区蔚然成势。
“ 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体,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利用 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加速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 张元升表示,崂山区将锚定发展“ 新赛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确保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争先进位。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