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甘肃日报/2024 年/3 月/13 日/第 002 版要闻
实干当先 奋力推动红古经济提质增效
——访兰州市红古区委书记薛蕾
新甘肃· 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 今年,红古区将紧紧围绕兰州市委‘ 1139’ 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进促稳、重点突破、加快转型、强化统筹,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老工业基地迸发新动能、节点城市焕发新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开创红古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 近日,兰州市红古区委书记薛蕾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薛蕾表示,强省会行动为红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目前红古正处在经济发展的爬坡过坎期,作为工业基地、生态屏障、枢纽通道的功能定位愈发凸显,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将持续迸发。红古区将准确把握比较优势、捕捉机遇,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今年,红古区将围绕落实兰州市委“ 1139” 工作部署,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增进人民群众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矛盾,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红古区将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坚持投资拉动、攻坚项目“ 双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引擎升级。通过分类施策,打好“ 续缓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 组合拳”,推动实施省市列重大项目 5 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77 个、重大前期项目 14 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 40 亿元。全年储备项目不少于 80 个、总投资 200 亿元以上。同时,坚持以招商引资论英雄,更大力度“ 引大引强引头部”。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以资源、市场、投资换项目,加强资本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对接“ 大好高” 项目 25 个,新引进链上企业 5 家、10 亿元以上项目 2 个。
红古区将坚持园区带动、攻坚新型工业,做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全市“ 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围绕煤电产业升级发展目标,推动有色冶金、煤基循环等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连点成线、聚链成群,实现工业总产值 220 亿元以上。提升园区承载力,建成运营 110 千伏变电站,推动实施投资 3 亿元的银滩金属材料新厂区和东五路北延等 4 条道路建设。加快建设产业转移集聚区,谋划实施投资 5.3 亿元的 10 万吨石油针状焦和 5 万吨半焦复合特种煤生产项目,促进需求供给协同、产业错位互补、园区链式发展。
红古区坚持“ 三农” 优先,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质行动,启动投资 1.8 亿元的红古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 3 个园区建设,大力培育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民宿等精品业态,新增设施农业 300 亩。开展特优产业倍增行动,加快打造投资 1.2 亿元的农业产能提升、肉羊育种及标准化繁育等 4 个种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 10 万亩,畜牧业占比达 21%。开展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力争实施投资 8.5 亿元的云供惠农智慧冷链物流、肉食品加工等 6 个产业融合项目,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 60%以上。同时,坚持龙头带农,年内培育龙头企业 2 家、示范合作社 5 家,带动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35 万元以上。
今年,红古区将深入开展综合交通大会战,攻坚实施综合通道扩能等“ 五大” 工程。围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 G6 京藏高速平安镇出入口和山台地道路一期项目,加快实施投资 68.3 亿元的 G341 中川至河桥(含河桥至海石湾连接线)公路等 5 个交通工程,系统解决区域交通通行问题。在此基础上,红古区还将通过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人居
第 1 页 共 2 页
环境等“ 五大体系” 建设,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红古区将以“ 开局就是决战” 的干劲抓经济,以“ 起步就是冲刺” 的拼劲促发展,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向全区人民交出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经济社会发展答卷。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