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福建日报/2024 年/3 月/9 日/第 004 版2024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统筹保护发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访全国人大代表、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
本报记者 吴旭涛 姚雨欣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绿色是南平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南平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省委、省政府对南平寄予殷切希望,要求我们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这些都激励我们要在奋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中走在前头、干在实处。 ”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的殷殷嘱托,对标美丽中国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着力统筹保护和发展,以深化拓展‘ 三争’ 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护绿、扩绿、转绿三大行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 袁超洪说。下一步,南平将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持续在护绿上下功夫。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以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这个 “ 国之大者” 为核心,深入开展全域生态体检,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实现全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实现主要流域水质Ⅱ类水以上、全域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全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个全域” 目标。二是持续在扩绿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进一步优化林分树种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三是持续在转绿上下功夫。促进发展理念转“ 绿”,深入践行“ 两山” 理念,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白名单制度和工业园区项目入园负面清单制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完善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精准实施“ 才聚武夷” 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存量企业“ 智改数转”;大力发展“ 五个一” 生态优势产业,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大力探索有利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增值变现的新模式新机制,稳妥有序推广林下空间流转,以“ 两山”转化新动能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去年,南平市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 84.2%。
“ 今年,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提升‘ 零工市场’ 等就业平台服务质效,探索乡镇‘ 幸福里’ 养老社区,深化‘ 4+N’ 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民生福祉的质量和成色。” 袁超洪说。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之福。袁超洪表示,南平将树牢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意识,持续抓紧抓牢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 一库三单” 信息化管理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一中心一平台一队伍一载体” 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切实把“ 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转化为“ 事事心中有底” 的行动力,扎扎实实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