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闽北日报/2024 年/3 月/8 日/第 002 版要闻
敢拼会赢 奋楫争先 绘就“ 千年建州· 理学名城” 新画卷
——访建瓯市委书记周靖
“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新年伊始,省委、南平市委吹响了 2024 年深化拓展“ 三争” 行动、细化实化“ 五增” 目标的冲锋号角。建瓯市如何重整行装再出发,全面落实省委、南平市委“ 三争” 行动总结部署会要求?近日,建瓯市委书记周靖接受了采访。
问:过去一年里,通过“ 三争” 行动的实施,给建瓯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亮点和成效?
周靖:2023 年,建瓯市锚定“ 千年建州· 理学名城” 发展定位,强化专班推进、“ 三化五定”闭环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历史性成效。在南平市“ 三争” 行动考评中位居第二。
一是“ 争” 出了你追我赶、齐心攻坚的浓厚氛围。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深挖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 3 次到建瓯调研的思想富矿,打造“ 双带双创”、X员电教“ 两馆”,开展宣讲 300 余场,引导X员干部在循迹溯源中感悟真理伟力,持续激发“ 争” 的斗志,提升“ 攻” 的能力。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提拔晋升业绩突出的干部 141 名,接连啃下“ 征迁” 和“ 耕保” 两块硬骨头,完成近年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征迁攻坚战,征迁总面积超 55 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土地整改 1.18 万亩、占全南平任务的 26.9%,顺利通过国家粮食安全检查;彻底解决延宕 20 多年的非法营运三轮车顽疾,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二是“ 争” 出了敢为善为、舍我其谁的强大气势。全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专项债资金 50.6亿元,居南平首位;完成 44 项省市重点项目投资 58.1 亿元、居南平前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28个、总投资 77 亿元,7 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南平前五,2 项位居第一。连续斩获中国笋竹之都、中国根雕之都、中国山海酱酒之城、中国东部鲜食玉米之乡等 8 个“ 国字号” 招牌,被列为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试点县、林业碳中和试点县、乡镇(街道)片区联合执法试点,理学名城城市更新建设样板绩效考评优异,召开现场会。开展“ 建州文化宣传年” 活动,对接各级主流媒体 89 批 200 余人次,范迪安等 30 位著名油画家到建瓯采风,推出宣传报道 4200 余篇,其中中央级用稿 570 余篇。 古城保护开发等工作得到省委、 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 省委领导专题听取 “ 建”文化工作汇报。
三是“ 争” 出了绿色蝶变、提档跃升的发展成效。推动城乡品质实现新蝶变,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古城保护开发一期 6 个子项目开工,铁井栏-紫芝街盛大开街,朱文公祠、五经博士府主体落成;100 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完成投资 67.42 亿元,建州大桥钢拱合龙,政和门大桥竣工通车,建州博物馆正式开馆,城乡供水一体化、防洪堤闭合、环城路闭环加速推进;打造徐墩、小桥 2 条精品乡村振兴示范带,新增 2 个中国传统村落,稻渔科技小院获批“ 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推动优势产业再发新枝芽,笋竹经济拔节增长,圣象华宇入选省级竹材料创新中心培育名单,组建福建笋业集团,打造全国笋制品交易中心,笋产品占日本市场份额 26%,笋竹总产值达 180 亿元、占全省 16.8%;“ 福酱” 异军突起,入选 9· 8 厦洽会推荐礼宾用酒,酒产业税收破亿元; 北苑贡茶声名大振, 茶叶全产业链产值 48.3 亿元, 北苑御焙遗址获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批复,首届北苑贡茶文化节被央视一套报道;物流成为闽北主枢纽,引进省独角兽企业好运联联智慧专车总部项目,“ 三通一达” 入驻园区,日均吞吐量达 12 万件,货物周转量占闽北地区一半。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建州技术学校一年内实现落地到招生 1205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首次超过乡镇,“ 大班额” 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市立医院在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第 33 名,是全省唯一进入百强的县级医院;小桥“ 幸福里” 开放
第 1 页 共 3 页
型养老社区投入运营,殡葬服务中心建成使用。
问:新的一年围绕实施省委“ 三争” 行动、落实市委“ 五增” 目标,建瓯有什么样的新思路、新举措?
周靖:我们将紧扣省委、南平市委中心大局,立足建瓯优势,继续锚定“ 千年建州· 理学名城” 发展定位,高站位对应“ 福” 文化,全方位对接“ 大环带”,高标准对表“ 千万工程”,持续“ 做靓一座城、做强一根竹、做大一瓶酒、做优一片叶、做好物流一张网”,加快打造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做好“ 三篇文章”:
一是做优文化文章,铸就城市灵魂。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 4A 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全面实施“ 建” 文化振兴工程,从“ 挖掘整理、保护修复、宣传展示、活化利用、开发拓展” 五方面发力,加快“ 建” 文化的物化、活化、俗化、教化,推动“ 建” 文化产品定制和 IP 授权,打响“ 千年建州· 建字号” 品牌,让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厚植城市底色,实现旅游破题。持续推进 12个古城保护开发和 21 个理学街区活化项目,加快建安书院、文庙片区、通仙门码头、通济门等重要节点建设,再新增 1 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项要件申报,力争首创首成。邀请更多国内外文化大咖、艺术大师来建瓯采风创作,举办朱氏、章氏宗亲恳谈会,让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声名远播、深入人心。
二是做强产业文章,深耕经济特色。持续发展壮大竹、酒、茶、物流等优势产业。“ 一根竹”上,着重建设“ 两徐” 国家级竹经济产业园丰乐园区,加快美新、美和、双枪等项目建设,打造“ 百亿圣象” 产业集群;整合现有笋竹集中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笋制品交易中心。“ 一瓶酒” 上,制定“ 山海酱酒” 行业标准,申报“ 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加快福酒产业园、中华福酱文博园、双龙戏珠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 十四五” 末,省内白酒市场占有率达 30%以上。“ 一片叶”上,深入实施“ 1+5” 北苑复兴行动,争创北苑御焙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推进“ 大地指纹” 茶宿集、北苑贡茶加工园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全域绿色生态茶园。“ 物流一张网” 上,加快多式联运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好运联联智慧专车总部项目投产运营,构建“ 公、铁、水” 现代物流运输体系。
三是做实民生文章,提升幸福指数。持续推进总投资 223 亿元的 100 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加快闽江防洪堤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创建北津湖三星级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加快打造徐墩根艺大板、吉阳四宝小镇、东游鲜食玉米、东峰北苑贡茶等特色小镇;深入推进普惠制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建州外国语高级中学、水西实验小学、城南小学建设,实现学位扩容;大力发展“ 线上+线下” 名医工作室,创建中西医结合医院闽北康复医疗中心,加快市立医院争创“ 三级” 医院;加快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探索集镇“ 幸福里”养老社区建设,打造小桥开放型农村养老社区 2.0 版本。
问:新春开假第一天,南平市委继召开“ 三争” 行动总结部署会后,接着又召开了企业家大会暨重大项目推进会,建瓯是如何落实会议精神的呢?
周靖:南平市委相关会议召开后,我们迅速传达贯彻,落实南平市委“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
就要实干” 的要求,建瓯上下全力冲刺抓招商、抓项目、抓营商环境。
一是精准出击抓招商。围绕产业、短板、龙头和优势资源,加大招商力度,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严格兑现引资方 30 万元奖励金,力争做到 2024 年引进超 5000 万元产业项目 45 个以上、超 5 亿元项目 4 个以上。总结会后,我们就立即赴深圳、泉州、厦门等地招商,实地考察学习泉州古城保护开发、文旅发展先进经验,深入洽谈新型竹材料、竹粉饲料和福酒等项目合作,详细沟通已落户建瓯的美新科技项目推进情况,助推美新科技 3 月中旬敲钟上市。
二是集中力量攻项目。继续深化“ 三大攻坚行动”,紧盯中央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投向,积极谋划争取项目,力争 2024 年我市“ 一把手” 新谋划大项目
32 个,实现一季度“ 一把手” 新谋划大项目 10 项以上。针对今年拟实施的 42 项省市重点项目,倒排工期,确保一季度完成投资 10 亿元以上,年度完成投资 53.5 亿元,有力支撑一季度“ 开门
第 2 页 共 3 页
红”“ 开门稳”。初五过后,我们就迅速做好复工准备,27 项在建重点项目全面复工。正月初八,举行项目开工仪式,7 个、总投资 12.54 亿元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三是久久为功优环境。坚持把企业家当自己人,实打实贯彻落实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实施意见》以及省、南平和我市密集出台的 2024 年实现“ 开门红” 若干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 抓开工促复产、访企业优服务” 活动,对“ 四上” 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主动服务利树股份等上市后备企业,常态化开展“ 企业家下午茶、晚餐会” 活动和市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 百名干部服务百家企业”、“ 百名行长服务百家企业” 等行动,把“ 办不成事” 窗口升级为“ 兜底窗口”,真服务、真作为、真解难,着力打造“ 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周到服务” 的一流营商环境。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接下来建瓯市将持续深化拓展“ 三争” 行动、细化实化“ 五增”目标,竞逐“ 新赛道”,奋力“ 加速跑”,为南平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贡献建瓯力量。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