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闽北日报/2024 年/3 月/4 日/第 002 版要闻
发挥优势 跳起摸高 打造“ 闽江之珠” 门户城市
——访延平区委书记黄桂诚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的关键一年。对全省来说,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 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新福建宏伟蓝图 10 周年,是落实总书记“ 四个更大” 重要要求的关键一年。
新春伊始,市委就召开“ 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 行动总结部署会、南平市企业家大会暨重大项目推进会, 吹响了把深学敢为实干引向深入、 将争优争先争效贯穿始终的 “ 进军号”。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营造持之以恒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本报今起推出“ 县(市、区)委书记访谈” 专栏,报道各地深化拓展“ 三争” 行动、细化实化“ 五增” 目标的成果成效、工作思路、具体举措,敬请关注。
新年伊始,市委吹响了“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 的号角,延平区如何重整行装再出发,落实省委、市委深化拓展“ 三争” 行动的部署要求,在新的一年,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近日,延平区委书记黄桂诚接受了采访。
问:过去一年里,通过“ 三争” 行动的实施,给延平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亮点和成效?
黄桂诚:2023 年,延平区坚持以“ 三争”、“ 五增” 为总抓手,高举“ 二次创业” 大旗,奋力打造福州都市圈门户城市,各项事业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一是“ 争” 出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新篇章。答好新时代“ 炉下之问” 延平答卷,牵头闽江上游 9 个县(市、区)开展巡河“ 交水” 联合行动,彻底解决 2019 年禁止河道采砂后长期遗留的采砂场、采砂船等河湖“ 四乱”问题,创新建立无人机常态化巡河、流域常态化保洁等机制,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果,守护闽江一江清水,得到省主要领导肯定。去年,延平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渔业平安示范县 3 张“ 国字号” 金字招牌。二是“ 争” 出了民生福祉、城市品质的新提升。坚持“ 新官理旧账”,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0 年因灾损毁的石佛山景区、2015年正荣楼盘地产商遗留的“ 断头路”、2017 年以来长期停滞的九峰隧道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三江六岸” 夜景、“ 双剑化龙” 市标亮灯、“ 闽江游” 等一批百姓“ 微心愿” 及时办理,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和“ 12345” 诉求办理满意度 99.95%,南铝社区入选住建部《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案例摘编》,作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的社区,得到《人民日报》专题采访。三是“ 争” 出了开拓进取、砥砺奋进的精气神。全年新增“ 一把手” 谋划项目 44 个、“ 四上” 企业 73 家,项目投资增长 26.6%、工业投资增长 58.1%,均居全市第一。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由延平区发起制定、福建省主导的科特派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延平百合” 获评“ 2023 中国区域农业品牌· 年度案例”;奶业作为福建唯一县级代表在中国奶业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乡镇人大主席团兼合式X支部等 2 个项目获评全市“ 改革创新项目” 第一名;炉下、王台绿色转型,在新华社评选的全国乡村振兴 491 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全省 6 个优秀案例中我区占 2个。
问:新的一年围绕实施省委“ 三争” 行动、落实市委“ 五增” 目标,延平有什么样的新思路、新举措?
黄桂诚:全市动员大会后,市委主要领导深入延平调研指导,为我们把脉问诊,指明了“ 争”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方法,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重点从团结奋进和发挥优势两个方面发力。
第 1 页 共 3 页
坚持“ 三个团结奋进”。一是牢记“ 市区一体”、团结奋进。倍加珍惜市委、市政府对延平的关心厚爱和鼎力支持,锚定上级赋予延平“ 市域经济中心” 的职能定位,按照“ 跳起摸高、争先进位” 的要求,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力抓经济、解难题,稳底盘、走前头。二是坚持“ 两区” 联手、团结奋进。延平区与南平工业园区要联手联动,做到规划整体考虑、项目共同谋划、招商政策共同制定、产业链共同打造和延伸,决不搞“ 两张皮”。三是统筹全区“ 一盘棋”、团结奋进。区四套班子以上率下,发挥“ 关键少数” 作用,一级带着一级干,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在全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全区各条战线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发挥“ 五个比较优势”。一是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南平“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目标,以“ 四个全域” 为抓手,答好新时代“ 炉下之问” 延平答卷,推进王台“ 绿色金库” 三产融合、“ 炉下之问” 生态转型“ 1+1” 重点示范带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等新一批“ 国字号”招牌。二是发挥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 延平王”郑成功等爱国主义故事,丰富“ 闽江游” 等文旅业态,深化延平、闽清、古田、尤溪四县(区)大武夷“ 闽江旅游” 联盟,加强游客引流和互送,打造“ 大武夷旅游圈” 节点城市。三是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珍惜用好南平与福州新时代山海协作战略机遇,以南平港进入千吨级航运为契机,进一步梳理物流体系,大力发展“ 公铁水” 联运,提升大宗商品、上下游产业承接转移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努力打造闽北对接福州都市圈的“ 桥头堡”。四是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以“ 链长+链主+专班” 机制为牵引,打造小电池、林产化工 2 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小电池产业,以南孚为龙头,“ 全链条” 招引正负极材料等“ 上游” 原材料生产项目、碱性电池等“ 中游” 电池生产项目、智能家居等“ 下游” 物联网应用领域项目,打造“ 中国小电池之都”;林产化工产业,以元力为龙头,向上瞄准新能源产业钠离子储能电池新风口,向下布局一批小微竹木加工园,横向联动泰盛竹浆纸、熊宝重竹等项目,打造百亿林产化工产业集群。五是发挥城市人口优势。用好“ 城市体检” 成果,立足延平人口基数大、人力资源优、人口素质高的特点,围绕“ 共建共治共享” 目标,持续推进城市污水管网、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补短板项目,目前已争取到上级政策资金 9.53亿元;持续深化“ 吃茶话事”、“ 微心愿” 征集等有益做法,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强城市“ 精细化、智慧化、网格化” 管理,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区。
问:新春开假第一天,市委继召开“ 三争” 行动总结部署会后,接着又召开了企业家大会暨
重大项目推进会,延平是如何落实会议精神的呢?
黄桂诚:市委相关会议召开后,区里迅速传达贯彻,落实市委“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
干” 的要求,全区上下全力冲刺抓招商、抓项目、抓营商环境。
一是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依托“ 产业体检” 成果,我们系统梳理了延平具有较好基础条件、发展前景的“ 535” 产业(五大主导产业、三支队伍、“ 五个一” 特色产业),明确重点招商方向、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以“ 全市一盘棋”、市县联动招商机制为支撑,推动“ 延链补链强链”。春节前,我们与南平工业园区一道,联合招商签约的闽江江海联运战略合作等一批临港项目,以及总投资 10.2 亿元的 4 个关联产业链项目,正在加快落地。全市企业家大会后,区“ 一把手” 带头走出去招商,到广东地区洽谈小电池、新材料等项目,3 月中旬还将赴长三角地区,对接农产品物流、新材料、竹产业项目落地事宜,深挖潜力点、培育增长点,推动老工业基地“ 老树开新枝”。
二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继续深化“ 三大攻坚行动”,将各单位谋划项目、争取资金的落实情况,作为“ 三争”“ 五增” 重要考评内容,激励比学赶超、创先争优。2024 年,延平区与南平工业园区合力谋划省、市重点项目 55 个、总投资 341 亿元;全区累计上报和储备增发国债、中央及省级预算内补助、专项债、一般债项目 115 个,计划争取政策资金 55.6 亿元。同时,为了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项目前期服务中心,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在全市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中,延平区新开工重大项目 9 个、总投资 38 亿元,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二、投资额居全市第一。
第 2 页 共 3 页
三是践行“ 无事不扰、有事上门、周到服务” 理念。积极对接用好“ 企呼我应” 平台,持续深化“ 企业家下午茶、晚餐会” 等服务民营经济“ 321” 工作机制,用心用情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用电等要素保障问题。开年第一周,延平区和南平工业园区一道走访“ 五南” 和“ 四上” 企业,问需于企、问策于企,服务推动南孚电池新生产线、元力硬碳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春节期间不打烊,通过零工市场、“ 春风行动” 招聘会等为企业和群众“ 牵线搭桥” 5500 余人次,保障企业尽快复工满产。1—2 月,辖区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 80.3%、优于去年同期,企业用电量增长 26%,有力支撑“ 开门稳”“ 开门红”。
黄桂诚表示,接下来延平区将持续深化拓展“ 三争” 行动、细化实化“ 五增” 目标,向高处攀、和强者比、与能者赛,把各项工作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一流,为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延平应有贡献。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