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日报/2024 年/2 月/21 日/第 014 版生态
十年来,PM2.5 年均浓度降六成、水环境全面消除劣 V 类断面——
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记者 潘俊强
本报北京 2 月 20 日电 (记者潘俊强)20 日,记者从北京市深入推进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
10 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繁星无影、河水黑臭,到蓝天常在、清水绿岸,蓝天碧水从“ 奢侈品” 变成“ 常见品” ⋯⋯京津冀协同发展 10 年来,三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截至 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 PM2.5 年均浓度与 2013 年相比降幅达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三地水环境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 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动态达到 “ 十四五” 国家目标要求。其中,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雁栖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的美景逐步融入市民生活。
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不断拓展深化。10 年来,京津冀三地先后签署实施《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 “ 十四五” 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框架协议》,健全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流域联保联治、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环评会商、信访举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 10 余项协同工作机制。三地还联合成立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制定实施两批次共 44 项走深走实措施清单,三地生态环境、水务、园林绿化等九部门携手联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大气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最重要一环。
三地持续深化合作,大力推进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优化调整。同步出台实施机动车和非
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为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