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菏泽日报/2024 年/1 月/24 日/第 001 版
蓝天绿水从“ 菏” 来
——2023 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记者 马源劭
“ 现在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生活也越过越幸福。” 这是我市很多居民的共同感受。2023 年, 我市坚持生态立市, 立体化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行动, 啃下一批多年难啃的 “ 硬骨头”、
“ 老大难”,建立起污染防治攻坚的长效机制,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数据也为老百姓的直观感受作了最好的注解。据初步统计,2023 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4.61,同比改善 4.2%,改善幅度全省第 1,改善率在全国各地级市排名中进入前 10 名;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 5.09,同比改善 9.4%,改善幅度居全省第 1 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100%;危险废物及辐射安全实现全覆盖监管,环境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一场没有硝烟的“ 攻坚战”
“ 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美丽家园。” 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3 年,我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部署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继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导方案》 、《菏泽市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方案。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决胜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气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6 位副市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的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领导小组,形成了“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城乡并举” 的工作格局。出台《2023 年菏泽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方案》 ,划分春季聚焦 PM10、夏秋季聚焦臭氧、冬季聚焦 PM2.5 和重污染天三个阶段,细化出台春季扬尘污染治理 12 条措施、夏秋季臭氧污染治理 13 条措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15 条措施。
2023 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PM10、NO?、优良率 5 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优良天数达 230 天,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取得历史性突破,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我市一直把水污染防治摆在突出位置。分流域制定了 16 条主要河流水质保障方案,实行“ 一河一策”。建立了河流水质预警、推送、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河流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施 26 处,将全市 40 家污水处理厂、181 家重点涉水企业数据接入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实现对重点排污企业全天候、全时段监管。2023 年,全市 8 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历史性达到 100%,水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