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池州日报/2024 年/1 月/17 日/第 006 版市两会专题报道
绿水青山带笑颜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池环宣
“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 升金湖畔,70 岁的摄影师张治务,用二十多年时间拍下了数十万张照片。他说, “ 现在的池州生态更好了,环境更美了,鸟儿更多了,我们的照片也越拍越美!”
监测数据印证着他的感受:2023 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3.48,全省排名第 4;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全市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2023 年,池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殷殷嘱托转化为奋进动力,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着力扬池所长、构筑特色,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有效路径,切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立市呵护一池山水
“ 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人居环境优美。” 这是池州荣获 2013 年“ 中国人居环境奖” 时获得的评价。池州之美,美在“ 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气” 的自然禀赋里,美在“ 长三角美丽后花园” 的公众口碑里,美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多项荣誉里。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作为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池州市把呵护“ 一江碧水向东流” 作为重大ZZ任务,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方面做到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秋浦河(石台段)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全国“ 最美家乡河”。
“ 非法捕捞现象越来越少, 长江里的鱼儿越来越多。” 57 岁的张根友 2019 年 4 月退捕上岸后,由一名捕鱼人转变为护渔人。他亲眼见证长江水质改善、江豚腾跃,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目前,池州建成省内首个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数字监控平台,提前 1 年开展长江“ 十年禁捕”,实现了从“ 打被动仗” 到“ 打主动仗” 的转变。
水有人治,责有人担,池州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 2057 名,河湖监管督导专家 70名,河湖警长 68 名。山有人管,绿有人护,1008 名林长守护莽莽林海。如今的池州,青山连绵竞秀、绿水蜿蜒流淌⋯⋯
环境监管服务持续优化
回望 2023 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 铁军”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不懈奋斗,正改变着池州大地山山水水。
加大固废危废环境监管力度。完成 89 家企业危废规范化环境管理专项检查,督促指导 238家工业企业完成危废管理台账申报, 完成危废跨省转移市级初审 52 批次;对全市 68 家涉危企业开展管理现场评估。
开展塑料污染治理 2023 年联合专项行动。研究制定《池州市新污染物治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