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德宏团结报/2024 年/1 月/18 日/第 007 版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坚持生态立县 共享绿色发展
——盈江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纪实
州生态环境局盈江分局
盈江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以大盈江贯流县境而得名。盈江最高海拔 3404.6 米,最低海拔
210 米,森林覆盖率 73.82%,分布有全球单片面积最大的东京龙脑香热带雨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9.4%,地表水 3 个国控断面达到二类水质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巨大的海拔落差孕育了盈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境内有高等植物 4951 种、脊椎动物 1003 种,记录鸟类 719 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215 种,近年来共发布了 20 多种新物种及新纪录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和最具保护价值的 40 处 A 级保护区之一,享有“ 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 活着的动植物基因库”“ 动植物王国” 和“ 物种基因宝库” 的盛誉。
近年来,盈江县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 石梯经验”“ 碳票+” 及“ 坚果+”为抓手,探索出“ 护资源、活资产、聚资本”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生态资源保护、生态资产盘活、优势生态产品开发提供了可推广可借鉴的“ 盈江经验”。
山水相依 人鸟相谐
——“ 石梯经验” 拓宽动物资源价值
石梯村位于中缅边境大山深处, 世代居住着刀耕火种的直过民族傈僳族和景颇族, 曾形成 “ 生态破坏——贫困落后” 的怪圈。近年来,盈江县通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石梯村森林覆盖率高达 90%以上,监测到鸟类 400 余种,是全国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和唯一记录有 5 种犀鸟的地区,被誉为“ 活着的鸟类博物馆”“ 中国犀鸟谷”。
石梯村依托丰富的鸟类和独特的民族人文资源, 采取 “ 政府+协会+合作社” 的模式, 用好 “ 鸟资源”,做好“ 鸟文章”,通过建“ 鸟点”、设“ 鸟塘”、当“ 鸟导”、树“ 鸟业”、兴“ 鸟节”、创“ 鸟游”,规范打造鸟类监测点 45 个,从“ 直过民族” 村中率先脱贫出列,8 名草根“ 鸟导游” 9次走进央视讲述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曾经的“ 砍树人变护林人、狩猎人变护鸟人、贫困人变鸟导游、贫困村变旅游村”,每年接待观鸟游客 2 万余人次,观鸟产业直接经济收入 1000 余万元,参与的农户每户年收入可达 15 万元。
盈江正在以“ 石梯经验” 为示范,积极推进鸟类跨国联合保护工作,举办“ 国际观鸟节” 活动,大力发展观鸟旅游,全县观鸟产业综合收入达 15 亿元,“ 河燕鸥抢救守护行动案例” 成为生态保护典范,“ 石梯经验” 成功入选“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广西、四川等国内地区以及英国、泰国等国家相继来盈江考察学习。盈江经验在 COP15 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被专家特别介绍,为推进全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