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淮南日报/2024 年/1 月/14 日/第 004 版
聚焦建设“ 七个强市” 目标 深入实施“ 五大攻坚行动”
市生态环境局——
厚植“ 生态底色” 扮靓“ 山水淮南”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生态淮南的发展底色。
放眼今日淮南,一城美景,满目风光。青山蕴含美丽,碧水滋养活力,蓝天洋溢幸福,一幅
新时代“ 山水淮南” 美丽图景徐徐铺展开来。
2023 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优异答卷——
大气环境质量愈发“ 清新”:2023 年,全市 PM2.5 浓度 38.7μ g/m3,同比下降 4.4%,较 2020年下降 19.7%, 改善幅度全省第 2; PM10 浓度 65.9μ g/m3, 同比下降 0.8%, 较 2020 年下降 13.2%,改善幅度全省第 3;优良天数比例 80.5%,同比增长 1 个百分点,较 2020 年增长 7.8 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 1。3 项指标连续 4 年实现“ 两降一升”,考核指标 PM2.5 浓度、优良天数比例提前完成省下达的“ 十四五” 目标,同时 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 5 项指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水环境质量愈发“ 清澈”:全市 8 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体达标率 100%,优良比例 87.5%;11 个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体优良比例 100%,较去年同期提升 30 个百分点。全市 5 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土壤环境质量愈发“ 清净”: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日益向好生态答卷的背后凝聚的是全市上下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念,对
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的锲而不舍,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不变情怀。
特别是 2023 年以来,在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牢固树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理念,深入践行“ 两山” 理论,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淮南为引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凝聚众心,砥砺奋进,努力为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厚植生态底色。
全力以赴推进污染攻坚,环境质量向优而变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在“ 三个狠抓” 上着力。狠抓问题解决。建立完善每日调度会商机制,已组织召开大气污染防治视频会 248 次。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机制,每天对道路、工地、工业企业等各类污染源进行督导排查,形成问题巡查—交办—整改—反馈—复核—销号闭环管理机制。狠抓重点领域。以“ 五控” 为抓手,深入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在控尘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9 项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巡查发现扬尘污染问题 961 个,已完成整改 901 个。在控车方面,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762 辆、出租车 445 辆,占比分别达到 100%、93.1%。注销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 5048 辆,报废拆解 94 台。在控气方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涉 VOCs企业大排查行动,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管理、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在控煤方面,加快火电行业超净排放改造、加大“ 散煤” 动态清零力度、深度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在控烧方面,实施全区域全时段秸秆禁烧,持续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排查,整改到位率 100%。狠抓技术支持。构建了微站网格化监管系统,聘请中科院大气所专家团队开展 PM2.5 和 O3 协同治理“ 一市一策” 驻点跟踪研究,指导县区开展精准管控。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在“ 四个加强” 上着力。加强入河排污口问题排查。对全市在册 144个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及排污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定期监测。全面开展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排
第 1 页 共 2 页
污口排查,组织实施溯源,明确主体责任,制定实施“ 一口一策” 整治方案,逐步实现“ 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护。对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