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汉中日报/2024 年/1 月/4 日/第 002 版向人民报告· 生态保护篇
绿水青山织锦绣 砥砺前行谱新篇
——2023 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综述
本报记者 朱媛媛 通讯员 周俞
每到冬季,汉中就会迎来一群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来越冬的候鸟——红嘴鸥。江面上或踱步觅食、或展翅高飞的上千只红嘴鸥,为初冬的汉江平添了一道灵动的风景,也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热闹与生机。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人鸥同框的和谐画面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真实的写照,更是最好的城市名片。2023 年我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优良水体占比 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保持Ⅱ类,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3.86,优良天数 302 天。土壤和声环境总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获优秀等次。南郑、佛坪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生态创建数量全省第一。亮眼的成绩同靓丽的风景相互印证,共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
接续奋斗,污染防治攻坚稳步推进
水清岸绿、微波荡漾,这是汉江(汉中段)所呈现的生态画卷。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汉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担当“ 源头责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大气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我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新排查整治平川 5 县区污染源 4653 个,新增市政燃气管网 71.6 公里、热力管网 16.85 公里,24 家企业建成铁路运输专用线,汉江药业新厂区建成投运。通过加快四大结构调整,从源头守护“ 汉中蓝”。
既要蓝天也要碧水。我市分别与安康市、广元市签订合作协议,持续开展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完成汉江、嘉陵江干流及西汉水 1441 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和 78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 9 个县区建立农村生活污水第三方运维机制,持续保障“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土壤,是万物之本。我市土壤环境综合治理行动稳步实施,率先启动新污染物治理,成功创建全省首家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