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昌日报/2024 年/1 月/17 日/第 001 版
绿染黄沙护家园
——记全国治沙防沙先进集体金川区林业和草原局
记者 运主伦
森林覆盖率从建区初期的 0.2%迅速增长到 17.90%。林地面积由建区初期的 0.9 万亩扩增到 104.38 万亩。从黄沙漫漫的戈壁荒滩到绿意葱茏的美丽家园。
三十几年来,金川区全区上下持之以恒搏击荒漠,大规模开展防沙治沙植树造林行动,实现了从“ 沙进人退” 到“ 绿进沙退” 的突破性转变,特别是“ 十三五” 以来,金川区林业和草原局不断创新防沙治沙新模式,引进社会民间资本积极投资金川区防沙治沙行动,争取实施了中国绿化基金会“ 蚂蚁森林” 合作造林项目,2019 年、2020 年两年全区完成人工造林年均突破 4 万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了全区防沙治沙事业再创新局面。
2023 年 11 月,金川区林草局荣获“ 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 称号。土地绿了 沙尘少了
冬季,金川区大石召子滩管护站,一望无际的沙地上被灌木丛覆盖着。管护站站长马林业说:“ 大石召子滩管护站现有 5 个护林员,每个人管护将近 3 万亩林地,管护范围大,除了对灌草植被全部建造围栏封育保护,每天骑着摩托车进行巡护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这里就是护林员的第二个家,虽然环境艰苦,但是看到沙化土地越来越绿,环境越来越好,沙尘天气越来越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市民的记忆中,每年春秋季节,沙尘暴频频“ 光临”,漫天黄沙。近几年,随着金川区防沙治沙工作不断推进,市区土地绿了,沙尘少了。
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以北,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前沿,干旱缺水、植被稀少、风大沙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造林条件十分艰巨,让金川大地绿起来,成为了金昌人民的共同期盼。
从“ 沙进人退” 到“ 绿进沙退”,近年来,金川区坚持“ 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沙则沙、宜草则草” 和“ 外治风沙,内建林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 的方针,积极研究和解决造林绿化、资源管护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防沙治沙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每年春天,金川区都会组织全区各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各社会团体成员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同时大力推广“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 祖国镍都增绿 我们一起行动” 等“ 码” 上植树活动,为社会公众参与造林绿化搭建新平台、创造新模式、打开新思路。
多年来,金川区完成人工造林 12 万亩,封滩育林 2 万亩,退化草原综合治理 5 万亩,这一
组组数据是金川人民与恶劣生态环境斗争的艰辛“ 印记”。
金川区林草局林业站工程师潘冬梅向记者介绍说: “ 近几年,金川区初步建成了内有农田防护林带,中有防风固沙林网,外有天然植被封育区的区域性、大骨架防风固沙生态体系,植被覆盖率也进一步提高,区内就地扬沙扬尘的根源得以有效控制,尽管沙尘暴不能消灭,但沙尘暴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进一步降低,减轻了危害,减少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