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门日报/2024 年/1 月/12 日/第 A02 版要闻
深化林业改革 绘就绿美新篇
江门扎实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江门日报记者 张茂盛 通讯员 张奕维
激发改革动能,建设绿美广东。作为全省的林业大市,江门当前正大力深化改革,扎实开展国家储备林(以下简称“ 国储林”)建设并致力打造“ 江门模式”,深挖“ 林” 的潜力,做好“ 山”的文章,助推高质量发展、绿美生态建设和“ 百千万工程” 走深走实。
日前,我市国储林项目(一期)获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 9 亿元授信贷款,这意味着市属国有林场约 6667 公顷林地林木将迎来全新的质效提升机遇,也标志着江门的林业改革向前迈出坚实一步,将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作出更大作为和贡献。
抢抓国储林项目机遇
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森林和木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国家推出国储林项目建设,旨在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措施,营造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江门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资源指标长期稳居广东省前列。但林分树种组成和林龄分布不合
理,境内存在一批低效纯松林、低质桉树林,亩均森林蓄积量不高。
国储林项目建设,是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重要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有效抓手。为切实改善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全力盘活域内林业资源,2022 年以来,江门瞄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重大机遇,以改革姿态主动参与到这项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林业工程中。
市委、市政府在国储林相关政策指引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国储林建设工作,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项目竞投,全力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和江门市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传统林业生产模式,提升林分质量,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推进林业发展方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更好地提升江门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和森林生态功能,实现江门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推动林业高质量永续发展,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积极作为和创新实践,2023 年 11 月,我市制定出台《江门市市属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确定项目(一期)林地总规模约 6667 公顷,建设投资 11.27 亿元;建设方案亦于同月获省林业局批复;2023 年 12 月,项目获国开行广东省分行 9 亿元授信额度,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江门市国储林项目创造了我市林业产业项目的“ 三项首个”:
江门市属国有林场的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目前全市最大的国家储备林项目,首期约 6667
公顷,生态效益显著;
首个由市属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谋划、设计与推动落地的项目;
全市首个有顶层制度框架的国储林项目,即按照国家林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