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吕梁日报/2024 年/2 月/3 日/第 004 版乡村振兴专刊
肩不换担 脚踏乡村振兴路
——吕梁市 2023 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吕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肩不换担,接续扛起乡村振兴ZZ责任,脚踏有痕,牢牢抓住“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这条主线,兜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牵住监测“ 牛鼻子”,完善帮扶“ 政策包”,强化保障“ 要素链”,打好增收“ 组合拳”,让脱贫成果“ 成色” 更足,乡村振兴“ 底色” 更亮。
扛起ZZ责任重担
顶层设计乡村振兴蓝图
全市各级X委、政府扛起ZZ责任重担,顶层、顶级设计乡村振兴蓝图。坚持四级书记抓巩固衔接和市县抓落实责任制,调整完善市巩固衔接领导小组,落实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县市区委书记当好“ 一线总指挥”,乡镇书记担任巩固衔接工作“ 总队长”,层层推动责任落实,确保全市巩固衔接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ZZ道路前进。
领导小组下设 18 个工作专班,专班组长均由市级分管领导担任,专班牵头单位统筹协调,行业部门齐抓共管,推进工作落地落实、见质见效。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双周调度、半月通报、预警提醒、限时督办等制度,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信息反馈直报、重点工作督办等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工作。部署开展连续 3 轮集中入户走访,排查整改问题,回应群众诉求,落实落细政策。
市人大、市政协包联督导 6 个重点帮扶县,主要领导一线指挥,强力推动 6 个重点帮扶县补短强弱、对标提升。组建 2 个暗访巡查组,对先行示范县和整体推进县常态化暗访巡查。
出台《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常态化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明确细化了 52 个市直行业部门职责,采取日常督联、年中督联、年底督联、重点督联方式,推动工作开展。
市级对 2 个先行示范县和 5 个整体推进县开展大比拼活动,通过同台展示、实地核查、专班评价、日常监督方式,全面考核巩固衔接工作情况。
2023 年以来,吕梁市坚持把管好用好驻村帮扶干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全市 1405 支驻村(乡镇、安置区)工作队、4404 名驻村干部在基层一线真蹲实驻、真帮实扶,推动巩固衔接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出台《吕梁市干部驻村帮扶考核管理办法(暂行) 》 ,针对全市各级帮扶单位、县(市、区)委,乡镇X委,村X组织,驻村(乡镇)工作队,驻村干部,驻县大队长 7 类对象,明确 37 个方面 195 项考核指标和 24 项得分项及 21 项扣分项,一体推动驻村责任落实。出台在巩固衔接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 18 条措施,提拔重用优秀驻村干部 68 人。
市县两级组建飞行检查暗访大队,形成 95 份问题督办函,直送县(市、区)委书记和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采取政策面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县(市、区)乡村振兴局领导班子、乡镇、村主干、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抽查考核。由市县组织部长,分管副部长,乡村振兴局局长和乡镇组织员组建考勤组,检点督促驻村干部在岗打卡、在岗履职,全市驻村干部即时出勤打卡率连续达到 100%。
监督执纪推动作风转变。把巩固衔接作为ZZ监督重要内容,与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三个一批重点村社” 监督治理、农村集体“ 三资” 管理贪腐问题专项整治、基层治理不良现象专项
第 1 页 共 4 页
整治结合起来,监督、执纪、问责一体推进。全市共开展监督检查 731 次,以铁的纪律全面护航乡村振兴。
扛起稳定增收重担
全面筑牢脱贫攻坚根基
全市深度落实省 30 条和市 32 条增收政策,确保脱贫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023 年以来,吕梁市深度挖掘资源禀赋,将生猪、肉牛、食用菌、杂粮、马铃薯、红枣(药茶)、核桃、沙棘八大产业列入市委“ 985” 重点产业链,创新激励政策,深化科企融合,开展试验示范,高位推动农业特优战略实施。强化特色产业,谋划储备特色产业发展项目 199 个,带动市县累计投入资金 5 亿元以上。新认定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 50 个,累计达到 90 个。生猪出栏产能突破 570 万头;肉牛存栏 51 万头,饲养量位居全省第一;食用菌种植规模 1.3 亿棒;马铃薯种植面积 50 万亩、占全省五分之一;杂粮种植面积 152 万亩、占全省的 16.2%。落实农业服务,遴选托管服务主体 333 个,涉及农户 15.35 万户,占全市从业农户的 32.9%,完成托管 171 万亩。农业保险已投保农户 32.7 万户, 全市农业保险综合覆盖率 65%。 各类特色产业示范园直接带动农户 1.57 万户,八大产业带动 43.97 万户。
全市 276 个造林合作社完成造林 26.2 万亩,参与务工 4805 人,其中脱贫人口 3213 人,人均增收 6 千多元。乡村小型公益事业带动脱贫户、监测户 28703 人实现增收。吕梁山护工年工资性收入实现 10 亿元以上,带动 10 万名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护工月工资从 2016 年的 2000 元左右增长至 5000 元左右,金牌月嫂月薪过万。
全市光伏收益惠及 1340 个行政村,其中脱贫村 1076 个,移民安置区 60 个;累计收益 4.7 亿元,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发电收益占全省(18.69 亿元)的 25.15%。
聚焦消费帮扶, 强力助农增收。 强化平台带动, 建成 2 个市级帮扶超市、 55 个县级帮扶超市,累计销售额 1079.39 万元;全市电商平台直销金额 2.27 亿元;“ 832 平台” 吕梁区域共入驻供应商
99 家,销售额 1417 万元;参加各类助农展销活动 72 次,销售额 1.08 亿元。强化主体带动,全市预留采购金额 536.74 万元,交易 971.32 万元,预留份额完成比例 181.05%。全市龙头企业带销金额 2.67 亿元。各级帮扶单位、行业部门采购脱贫村农副产品金额 1298.36 万元。强化品牌带动,培育一批脱贫地区特色农副产品知名品牌, 品牌效应拉动消费帮扶金额达 2.29 亿元。 围绕脱贫县、脱贫村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旅游带动农产品消费金额 4147.89 万元。
全市 2023 年一次性交通补贴发放 135205 人 7477.20 万元, 发放人数较 2022 年增加 27833 人,增幅 25.92%;发放金额较 2022 年增加 5362.79 万元,增幅 253.63%。发放人数占全省(51.59 万人)的 26.21%,发放金额占全省(3.43 亿)的 21.8%。稳岗补助发放 89772 人 10772.64 万元。惠农补贴应发尽发,各项补助全部落实到户到人。全市 2023 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 12982 元,增速达到 16.5%,增幅全省第二。
扛起民生保障重担
多措并举落实帮扶措施
2023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以“ 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担当,悉心关怀群众安危冷暖,切实保障民生、兜住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