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菏泽日报/2024 年/1 月/12 日/第 006 版向人民汇报
从“ 三农” 出发 向“ 振兴” 而行
——菏泽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
记者 张品 李保珠
春华秋实又一载。
翻看 2023 年菏泽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硕果累累——粮食产量在高基数上,预计突破 160
亿斤大关;前三季度,肉蛋奶总产达到 117.19 万吨,同比增长 9.83%;渔业生产实现提质增效,
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达 9.1 万吨;加力推进农机装备优化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
92.1%⋯⋯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农业大市,菏泽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势头,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稳中有进
扛稳粮食安全的ZZ责任
日前,单县龙王庙镇闫堂村的农田里一番热闹景象。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深钻施工的农田机井内,一股股地下水喷涌而出。工程完工后,可以满足该村 3000 多亩耕地的灌溉用水,给明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单县的种粮大户程志华十分看好高标准农田的潜力,还没等施工完成,就前来了解情况。“ 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非常完善,我这两年种植的是黑小麦,成方连片的土地更容易机械化种植,从播种、浇地、打药到收割,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又省钱,真正实现旱涝保丰收。 ” 程志华信心满满地说。
耕地提质量,丰收添保障。近年来,单县聚焦农业发展,合理规划、科学施工,建成了一大
批设施配套、高产稳产、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高标准农田,促进了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任凭风浪起,只要稳住粮食生产这一“ 压舱石”,便可从容不迫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近年来,我市扛稳粮食安全的ZZ责任,大力实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2023 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50.4 万亩。与此同时,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大力发展肉鸭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牛羊特色产业。此外,以黄河故道、黄河滩区和采煤塌陷区为重点,搞好名优品种推广,抓好渔业项目实施,渔业生产实现提质增效。
2023 年 9 月 22 日,以“ 庆丰收 促和美” 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菏泽庆祝活动在牡丹区小留镇刘庄村启动,数百名群众共聚一堂载歌载舞,逛展览、品美食、赏表演,共享丰收喜悦,共话美好未来。我市以“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系列活动为载体,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开展活动,好戏连台,呈现出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锦绣画卷。
产业集聚
构建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重点。我市将发展农业产业和“ 三农” 工作、乡村振兴结合
起来,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 产业饭”,走上致富路。
在牡丹区沙土镇“ 乡村作坊” 生产车间内,一阵阵香味扑面而来,近百名工人正熟练地做着
第 1 页 共 3 页

面点。 “ 和面、揉面、做造型⋯ ⋯ 制作流程越来越熟练,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也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在“ 乡村作坊” 上班的韩祥东感慨道。
“ 我们厂日常用工在 280 人左右,每月平均工资在 5000 元以上。此外,我们对返乡找工作的人员优先录用,还为我们镇 4 名脱贫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车间负责人张鲁生说。
据沙土镇X委书记刘保安介绍,近年来,沙土镇谋求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这篇大文章,一方面,注重发挥X组织引领作用,通过招商引资“ 牵线搭桥”、X支部领办合作社直接运营等方式,推动扶贫车间转型为“ 乡村作坊”。另一方面,将村内自主创业、返乡创业的车间以及加工作坊等社会产业,一并纳入为“ 乡村作坊”,采取X组织包联机制,在疫情防控、安全环保生产、金融贷款、就业支持等方面做好长效帮扶,重点帮助村内发展形成特色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