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榆林日报/2024 年/1 月/12 日/第 001 版
田畴绘丰年 沃野满目新
——2023 年榆林市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记者 陈静仁
粮满仓廪,“ 饭碗” 装得更满、端得更牢——粮食播种面积达 1099.2 万亩、总产量 253.9 万
吨;
产业兴旺,五谷丰登、群众“ 钱袋子” 更鼓——全力打造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 4 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肉牛、生猪 4 个十亿级特色产业;
田垄阡陌,和美安宁、老百姓幸福指数更高——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工作,全领域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翻开 2023 年榆林的“ 三农” 工作成绩单,一个个耀眼的数字,一项项有力的举措,映照出了全市干部群众在“ 三农” 工作中付出的智慧与汗水,也鲜明地记录着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
仓廪实 饭碗牢
2023 年 10 月 24 日,经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现场实测,靖边县 5000 亩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基地亩产高达 1350.36 公斤,位居全国“ 千亩片” 单产第二,是我市继 2007 年 1234.4公斤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高产的背后,是不误农时抓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是科学种粮真正落实到位。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 五良” 融合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 1099.2 万亩、总产量 253.9 万吨,较上年分别增加 6.2 万亩、1.4 万吨,增量均居全省第一。
我市在海南省乐东县抱孔洋南繁育种核心区,购置 1200 平方米南繁科研实验楼,流转 224亩科研育种基地,建成榆林南繁育种基地,成为全国唯一在南繁核心区建立基地的地级市。同时,发放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 9430 万元,补贴农机具 2.6 万台套,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 332.9 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2.05%,接近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分区域推广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软体集雨窖补灌、山旱地“ 四位一体” 补灌、旱作农业集成技术“ 六大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218 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 113 万亩。
产业兴 钱袋鼓
记者日前走进榆林府谷县碛塄便民服务中心郝家寨村经济联合社红枣加工车间看到,村民们
正将红枣推出烤炉,随后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枣进行筛选包装,枣香弥漫在车间里。
红枣深加工产品只是我市农特产品的一个缩影。隆冬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