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雅安日报/2024 年/1 月/10 日/第 016 版2023 向雅安人民报告 振兴成效
同绘乡村新画卷 再谱振兴新篇章
——市乡村振兴局 2023 年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孙振宇
2023 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承上启下之年。 也是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富裕富足的一年。
这一年,市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对雅安发展重要批示精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以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为引领,围绕“ 1345” 工作思路,压茬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
面对新征程、新考验、新挑战、新机遇,全市乡村振兴系统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这条工作主线,为雅安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标准
构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体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必须守牢的底
线任务。
从过渡期以来,我市就千方百计抓监测、强帮扶、化风险,致力高标准构建防止防返贫监测
帮扶体系,将监测和帮扶两手抓,做到两手硬。
1 月 3 日,宝兴县灵关镇云茶村二组,村道旁一农家院坝里,村民芦明涛正拄着拐杖进行康
复训练。
2021 年,在宝兴某工厂务工的他因意外事故受伤,至今年初才能下床。期间,妻子因照顾他辞去工作,全家失去了收入来源,而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孩子,以及两位患慢性病需长期吃药的老人。
“ 感谢镇里村里给我和家里的帮助。” 温暖阳光下,芦明涛的话,也温暖了前来看望他的基层X员干部们。
芦明涛的感激,要从他当年受伤被认定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说起。
村里想了所有能想的办法:为其全家人申请低保、发展生猪养殖、帮助两位老人办理慢性病门诊。尤其今年初,当芦明涛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后,村里还帮助其妻子在宝兴某企业找到工作。
“ 每个月有 3000 元工资。” 芦明涛认为,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生活逐步回到正轨。
像芦明涛一样被认定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村民,在雅安还有不少,好消息是,其中 33%监测对象通过精准帮扶已消除风险。
返贫风险的有效消除,来自我市常态化对农户收入、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指标风险监测、打造监测帮扶工作闭环的有力举措。常态跟踪脱贫人口、监测对象行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建立重点指标“ 动态清零台账”,将 1.7 万余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纳入低保和特困保障范围。
成效由此而出,全市 7334 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脱贫人口无辍学、失学情况,全市脱贫人口
第 1 页 共 4 页
和监测对象参保率达到 100%,监测对象户均落实 4 项帮扶措施,有效防止了“ 漏测失帮” 情况的出现。
更多感激, 也来自 “ 精准防贫综合保险”。 目前, 我市六县两区共创设规模超 1000 万元的 “ 防贫基金池”。
“ 我不是脱贫户,但医保报销后还能有保险救助,是为民的好政策。” 1 月 5 日,名山区红星镇,去年因重病赴省外就医的张文全(化名),有些激动地说,“ 最初医保报销后,经济压力还是很大。”
急群众所急,在基于社会公益组织捐助的同时,区、镇、村三级运用精准防贫政策,经三级
审核公示,给予了他 2 万多元的救助,解了燃眉之急。
全市已累计向符合条件的村民支付防贫救助金 531.58 万元,累计救助 1223 人次,“ 兜底保障
网” 进一步织密筑牢。
高质量
构建脱贫群众长效增收体系
汉源县清溪镇同心村,一个拥有 8000 余亩大樱桃的“ 水果村”。“ 2023 年,全村产业收入增速达到 30%以上。” 清溪镇X委副书记曾代松骄傲地说,“ 人均产业收入超过 15000 元,同比 2022年增长约 3000 元。”
村特色产业过去一年的兴旺发展,来自以村为单位持续实施的果树种植培训,也来自农产品实名制销售和农资市场大整顿。“ 镇里还公开发布名为‘ 清溪镇’ 的微信小程序,进去就能看到红黑榜。”
从镇到村,构建脱贫群众长效增收体系,以及维护提升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行动,让
不少发展水果产业的脱贫群众受益不少。
同心村绵延成片果园里,村民郭华正为果树补水。 “ 返乡创业大学生办起合作社,种植收购水果,价格公道,大家都愿意卖给他”“ 水果品质有了保障,家里 3 亩多大樱桃去年卖了 10 万多元,又增加不少收入,好事!”
由点及面看整体,这是 2023 年我市研究制定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等 6 个方面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措施 64 条,推动实现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缩影。这一年,我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 14663 元、增速 16.8%。
以稳岗就业促进增收为脱贫人口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就业帮扶基地(车间) ,正是其中
重要载体之一。
天全县始阳镇,雅安金汇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车间里,作为一线工人的始阳镇乐坝村人宋志强,专注巡查生产线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我是去年进入公司上班的,每月工资 6000 元。”
在这里,像宋志强一样实现就近就业的脱贫劳动力,还有不少。“ 381 名工人中,大多来自本地农村地区,脱贫人口占到 28 人。” 雅安金汇能相关负责人说。
统计显示,截至 2023 年,我市已认定就业帮扶基地(车间)31 个,实现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 4470 人;全年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达 3.5 万人,脱贫户人均工资性收入达 9472 元,增速达 16.8%。
连带着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