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延安日报/2024 年/1 月/6 日/第 001 版
村美民富百业兴
——2023 年延安市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记者 刘小艳
农业产业生机勃发、村居环境优美宜居、农民脸上喜笑颜开⋯⋯冬日,银装素裹,延安大地
处处都能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过去一年,我市聚焦“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主线,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全市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巩固拓展,乡村全面振兴稳步推进。
坚决守住脱贫成果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在脱贫攻坚衔
接乡村振兴的路上,延安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
2023 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巩固衔接作为“ 三农” 工作的重中之重,12 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学习研究、部署推进相关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30 余次深入基层一线督导调研。市巩固衔接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周例会、月通报、季调度等 7 项工作推进机制和“ 局长电话暗访专线” 抽查机制,建立了常态化巩固衔接督帮工作机制,高效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保持政策稳定,“ 三保障” 和饮水安全保障有力。严格落实“ 七长” 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为 347 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资助脱贫户、监测户贫困家庭学生 2.72 万人次,发放资助金 0.16 亿元,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失学辍学。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 三重保障” 和“ 一站式” 服务,强化慢性病签约服务,脱贫人口、监测对象 100%参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 80%以上。定期开展农村房屋安全排查,危房改造 84 户,住房安全隐患动态“ 清零”。在春、秋两季开展饮水安全“ 敲门入户” 大排查,新建供水工程 113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0%。
——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 2531” 工作机制,按“ 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要求,扎实开展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工作,对监测的“ 三类户” 2754 户 7486 人, 落实帮扶责任人和措施, 户均帮扶措施达到 3.6 个以上, 累计风险消除 1528户 4157 人,风险消除率 55.5%,实现“ 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充分发挥防返贫工作专班作用,实行周调度工作制度,积极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可能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2023 年全市受灾涉及 30 个镇街 152 个行政村,累计受灾群众 10635 户 37458 人,涉及脱贫人口 1050 户 2870 人,监测对象 36 户 78 人,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其中,因灾产生住房安全隐患住户 31 户已全部加固维修。全市未出现一例返贫致贫情况。
一组组有力数据令人振奋,一幅幅生动画面催人奋进。如今,走在延安的乡村田野,幸福甜
蜜的笑容,绽放在每一个人脸上。
让群众端稳“ 金饭碗”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就业帮扶是关键举措。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作为脱贫群众增收的“ 牛鼻子”,预计脱贫人口
人均纯收入 17450 元,同比增长 17.5%。
——产业上, 做好 “ 土特产” 文章, 市级衔接资金 8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 投放小额信贷 4317户 1.63 亿元,发放互助资金 1.4 万户 2.05 亿元,狠抓苹果、畜牧、设施农业、小杂粮 4 条产业链建设,健全联农带农机制,176 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 11.74 万农户,5554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
第 1 页 共 3 页

16.18 万农户,实现有劳动力脱贫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就业上,开展“ 就业援助月”“ 春风行动”“ 民营企业招聘月” 等活动,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和防返贫监测对象 17658 人,250 家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吸纳脱贫劳动力 2988 人,外出务工 5.82 万人、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的 107.18%。
隆冬时节,在安塞区化子坪镇河西沟村漩水湾大棚种植基地,一座座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内暖
意融融,一行行草莓秧蔓绿意盎然,整个大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 村上建成大棚基地后,我们一家人就商量好要种草莓,发展产业。” 大棚草莓种植户杨光胜在 2023 年一下子种了 3 座大棚草莓。他说,这些年,自己身边越来越多人靠着种大棚发家致富,年收入非常可观,给家里买了房,还有多余的收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