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城市报/2024 年/1 月/22 日/第 010 版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省东莞市:城管服务精心暖心 经营主体安心舒心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楠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部的广东省东莞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秀美自然景观、良好产业
基础的城市。近年来,东莞城市发展的品质、活力和魅力不断提升,多项指标位居大湾区前列。
“ 十四五” 期间,东莞市成为国内第 24 座万亿元级城市、第 15 座“ GDP 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名” 的“ 双万” 城市。同时,其连续两年政商关系健康指数排名全国第一,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市竞争力前三,连续五年入围新一线城市,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东莞市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 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 等背景,更因其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城市治理能力,推动城市营商环境既提速度,又升温度。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东莞,探索其城市治理助力经济发展背后的经验模式。
品牌服务树口碑 厚植情怀积人气
东莞市南城簪花路景如其名,宽广的街道两边满是绿树繁花。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访当日虽然下
着小雨,但并不见路面有泥土和积水。生态优美、干净整洁是东莞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沿大路前行,陆续可见商场、店铺。在其中一家医美企业门店门口,两位城管队员正合力将一
台电动单车抬到停放点。
城管队员刘昭君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她是东莞市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以下简称玉兰女子队)南城中队的队员。玉兰女子队有成员 600 余名,工作范围覆盖全城。规范街道电动单车停放秩序只是她们日常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 现在下着雨,所以我们直接把乱停乱放的电动单车抬到指定停车位,之后再提醒商家。” 刘昭君说。
城管柔性执法是东莞带给记者的第二印象。刘昭君介绍,现在的簪花路虽然是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的重要示范路段,但这里也曾长期存在道路狭窄、路面破损及商家占道经营、无序摆卖等乱象。
为了扫清簪花路“ 黑历史”,东莞市城管片长和玉兰女子队开始驻点宣传、服务,每天都沿路宣传“ 门前三包” 制度,加强与附近商家联络。
“ 商家遇到难题,也可以在‘ 城管服务面对面’ 微信工作群内反馈。城管片长和玉兰女子队会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簪花路某服装店店主陈女士回忆称,去年 9 月的一个早上,不少店铺商家发现外墙被贴了“ 牛皮癣” 小广告,很影响店面环境。大家在微信工作群反映后,不到一个小时小广告就被清理干净。“ 所以商家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有困难找城管。” 陈女士说。
除了中心街区,东莞市不少胡同小巷也彰显出“ 家园融合商业” 的南粤文化特色。南城石鼓社区有着“ 幸福家园” 的称号,但这里数十年前曾是一座古老村落,四周杂草丛生,即便本地人晚上出来也容易迷路。石鼓社区X委书记李艳飞从小在这里长大,以前看着身边朋友一个接一个离开家乡,他感到心痛不已。
东莞市实施城中村改造后,李艳飞看到机会,主动请缨参与到对村庄和周边区域整体设计的改
造工作中,数年后便看到了石鼓“ 幸福家园” 新貌。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改造后的石鼓社区,房子、小道、花园均被做了特色化涂装,各种满载城市文化记忆的元素随处可见;山坡下的破旧厂房变成农贸市场和篮球场馆,路边的社区公园出现了做怀旧歌曲直播和卖老式雪糕的商家;昔日的古旧祠堂也摇身一变,成为老人活动中心⋯⋯
随着景观、 场景的优化和美化, 石鼓也迎来了发展热潮: 返乡创业择业的青年人遍布各行各业,老人们在出租老宅、铺面后安享晚年生活;还有以前在香港、澳门地区打拼的石鼓人,看到家乡变
第 1 页 共 2 页

化后也陆续回来投资、安家,找寻过往记忆。
石鼓社区的变化是东莞城市更新不忘旧、城市治理敢创新的集中体现。由此,东莞带给了记者
第三印象,即厚植情怀。
“ 筑巢引凤” 造福地 创新智管提功力
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