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交通报/2024 年/1 月/12 日/第 004 版特别报道
三江奔涌 大道致远
——二〇二三年青海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郭莹 通讯员 徐笑杰 马菊香
大江奔流,源头活水浩浩汤汤。行走在青海高原,通衢广陌,大道如砥。一条条通途长路穿山越岭迤逦成画,一座座飞架桥梁跨越江河天堑巍然如诗,纵横交错、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蜿蜒穿梭、贯通南北,涌动着勃勃生机,展现出昂扬之势,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高原热土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与希望。
辉煌成就篇
奋斗的脚步不停歇,2023 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青海交通运输行业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 四地” ,以更高视野服务重大战略,以更大力度推进民生福祉,以更优水准提升治理效能,在立体、快速、绿色、数字、安全、人文等“ 六个交通”建设发展中步履铿锵。
围绕“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的美好愿景,青海交通以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为导向,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区域融合发展脉络、释放行业发展潜力动能,交通运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呈现出“ 一稳、两增、三突破” 的特点。
青海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稳定,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162.9 亿元,占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 10%以上。全省公路客运量、水路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 90%、316%,邮政行业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38%、40%。高速(含一级)公路里程突破 5000 公里,提前 2 年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兰州一西宁综合货运枢纽在全国 60 个城市竞争中成功突围,获评 2023 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三江源地区成功探索运用“ 路面冷再生” 技术试点,开展 1000公里砂石路段改造,绿色、协调、创新发展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一串串数字、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青海交通在过去一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更饱含着青海交通人不断探索的执着追求。
着眼顶层设计 逐步固牢基础
科学谋划,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实现新发展。青海出台《青海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重大路网规划,完成“ 十四五” 规划中期评估调整;签署部省共建协议,率先开展交通强国省域指标体系研究,3 项试点任务加快推进;海东积极融入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谋划区域骨干路网规划建设,深化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合作共进;玉树藏族自治州充分利用进藏通道区位优势,精心打造 345 国道青藏中线进藏自驾游线路,不断提升“ 唐蕃古道” 交旅融合品牌影响力;加快交通项目建设,黄瓜梁至茫崖等 6 个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湟源至西海等 7 个公路项目开工建设,打通新疆方向首个对外高速通道,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实现县县通高速,为青海省更好地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提供交通保障。
主动担当,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青海交通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 3598 公里,新增 8 个乡镇通三级公路、200 个自然村通硬化路,湟源县、同德县成功创建“ 四好农村路” 全国示范县,尖扎县、泽库县、兴海县、贵南县成功创建“ 四好农村路” 省级示范县;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保通工作,甘肃积石山县 6.2 级地震发生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第一时间调度救灾工作,同时实施抢通救助、做好应急保畅、开展灾损排查、发布路况信息,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交通保障;统筹推进助企暖企春风行动,组织开展营运车辆服务乱收费乱摊派乱加码问题清
第 1 页 共 4 页
理整治;大通县高效推进 14 个生态旅游村道路提升改造项目,实施 200 公里 “ 照我回家” 亮化工程。
完善提质布局 绿色安全升级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获得新成效。 青海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全过程,联合四部门制定《青海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废旧材料利用率分别达 95%和 92.6%;通过线位优化节约公路用地约 680 亩,不断减少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果洛藏族自治州在 400 公里路段,全面推广应用高原特殊区域公路生态建设技术;大力整治公路沿线生态环境,高标准打造路域环境示范路 90 条共 3427 公里;试点开展加西高速公路巴扎“ 零碳” 服务区建设,填补了省内“ 零碳” 服务区空白;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汽车占比分别为 97.3%、78%;西宁市实施新能源公交车辆购置和场站升级改造,全市新能源车占比同比增长 26.2%。
加强监管,交通本质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青海交通持续开展平安青海建设,扎实开展行业重
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整治安全隐患 5131 项、重大隐患 22 项;完成普通国省道及农村公路危
旧桥梁改造 41 座,完成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106 公里;全年抢通水毁路段 96 处,处置公路突发事
件 2981 起,特别在处置“ 7· 12”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境内 213 国道大通河桥水毁路段的抢修保通
任务中,得到 2023 第二十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组委会一致好评;常态化开展在建公路项
目综合督查,全省 “ 两客一危” 车辆全部纳入智能监管范围;全年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同比下降 66.7%,
水上交通连续 33 年无责任事故;落实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每日视频调度制度,将青海省籍
6.6 万辆营运车辆纳入监管,监测外省籍入青车辆 24.1 万辆,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不忘为民初心 提升服务保障
为民务实,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展现新作为。青海建成运营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 85 处;减免“ 绿通车辆” 通行费 4.7 亿元;实现全省二级及以上道路客运站和定制客运线路电子客票全覆盖,开展定制客运线路 26 条,路线类型涵盖市际、县际、县内班线;联审联批网络货运平台企业,积极整合个体货运车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推进农村“ 客货邮” 融合发展,全省累计建成县级统仓共配中心
29 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2275 个,全省“ 快递进村” 覆盖率达 85%,黄南藏族自治州开通 8条交邮融合线路,“ 交邮合作” 线路代运邮快件达 6.5 万件,湟源县“ 电子商务+农村物流” 入选交通运输部第四批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凝心铸魂,推进全面从严治X呈现新气象。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领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 “ 9+29+N” 课题调研 57 次,形成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措施 30 条;《青海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公布施行,制定全省交通运输行政裁量权基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省路政执法总队获评“ 青海省依法治省工作行政执法先进单位” ;对 42 项行政许可事项、 25 项行政备案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