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芜湖日报/2024 年/1 月/31 日/第 002 版专版
让“ 尊崇之光” 照亮江城大地
——芜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五周年工作综述
记者 王世宁
五载风雨兼程,五载踔厉奋发。
2019 年 1 月, 芜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式挂牌成立。 自此, 芜湖市退役军人工作起航新征程、开启新篇章。
五年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军队建设” 工作方针,践行“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理念,推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广大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不断增强。
思想ZZ引领
彰显退役军人本色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把ZZ建设摆在首位,着力将X的领导优势转
化为退役军人工作的发展胜势。
——思想建设贯穿始终。深入开展“ 老兵永远跟X走” 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尊崇文化” 主题活动,组建老兵宣讲团开展宣讲 120 多场次。组建“ 红耀江淮” 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 8500 余人。实施“ 兵支书” 培育工程,972 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 两委”班子,“ 兵支书” 比例近 34.7%。
——荣誉激励持续加大。五年来,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持续加强典型挖掘和荣誉激励,先后有驻芜某部军官郝井文被评为“ 时代楷模”,退役军人何志成被评为“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庄燕劳、季必陶被评选为“ 安徽省最美退役军人”,胡秋月、王伟被评选为“ 安徽省最美拥军人物”,陈海军等 4 人被评为“ 安徽省模范退役军人”,岳杨洋等 3 人被评为“ 安徽省最美军嫂”。完成光荣牌悬挂 11 万余户,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 740 余户次。选树发布芜湖市“ 最美退役军人”
100 名、“ 最美拥军人物” 50 名、“ 最美军嫂” 20 名,典型示范引领效果明显。选树市级就业之星
11 名、创业之星 11 名、了不起的创业兵 24 名。
——权益保障扎实有力。深入学习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全面落实“ 十四五”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规划,扎实开展“ 矛盾问题攻坚化解年”“ 思想ZZ工作年”“ 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 法律政策落实年” 等系列活动,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圆满完成退役士兵养老保险接续补缴。设立“ 老兵谈心室” 70 多个,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帮助退役军人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维护合法权益。
稳步移交安置
树立贡献鲜明导向
胸怀“ 国之大者”、牢记“ 军之大事”,芜湖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聚焦把退役军人安置好使用好的主责主业,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助力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转业军官安置更精准。坚持“ 阳光安置”,完善安置办法,探索“ 直通车” 安置,实行重点对象直接安置、专业人才对口安置、特殊人才选调安置、具备资格转任安置、到基层一线优
第 1 页 共 4 页

先安置。18 名团职干部全部按照规定安排相应职务,33 名转业军官按专业对口安置到相应岗位,
5 名具备执业资格的转业军官转任安置相应的职业岗位;创新积分选岗和匹配选岗相结合的安置办法,66 名转业军官匹配选岗安置到市直单位相应岗位,安置到公务员岗位比例达到 98%以上。接收单位对转业军官满意度从 2018 年的 65%提高到 2022 年的 98%以上。组织开展“ 双平台” 适应性锻炼,提升转业军官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化解矛盾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水平。符合条件的 10 名随调配偶按照“ 专业对口”“ 就地就近” 原则全部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
——退役士兵安置更优化。完善安置政策,严格规范选岗程序。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接收安置岗位计划事前审核、 安置后跟踪机制, 省属国有企业均按照一定比例核定接收计划。建立安置到市属国有企业退役士兵待遇兜底保障机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质量更优化。按照“ 只要部队交得出,地方就能接得下” 的工作原则,圆满完成伤病残退役士兵接收安置任务。
——军休服务保障更高效。完善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办法,实现“ 随退随审、即交即接”,把组织关怀与解决个性问题结合起来,圆满接收 55 名军休人员。加强“ 军休智库” 建设,开展“ 口述历史” 活动,形成 6 期《初心向X老兵说》、3 期《奋进新征程 老兵展风采》、2 期军休短视频;举办“ 红色记录者” 活动,创作 14 篇报告文学、1 部广播剧,军休干部作用发挥更加充分。践行“ 市级统管” 模式,普及“ 网络军休所” 应用。新建 1 所军休大学,组织参加军休荣誉疗养活动;为 147 名军休干部安装呼叫器,保障老干部居家生活便利和提供紧急救助,军休干部“ 两个待遇” 得到更好保障。
促进就业创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芜湖顺应退役军人就业需求新变化,在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
发力,汇聚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强大合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教育培训规范有序。退役军人技能培训连续三年纳入市政府民生工程,累计技能培训4388 人。深入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行异地技能培训;遴选 42 家优质培训机构,建立市级培训承训目录,支持退役军人在长三角地区承训机构中自由选择培训学校。统筹推进学历教育,做好高职招生、专升本等学历教育录取退役军人工作,开展适应性培训约 3000 人。
——创业帮扶多措并举。设立每月 20 日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日,联合财政、人社、税务、金融、法律等相关部门机构,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加大对军创企业的金融、法律、人才支持和社保、税费优惠政策扶持,累计为退役军人创办市场主体减免税收 750 余万元。组建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团队,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园地(基地)27 个,为企业发展把脉解惑,提供优质服务,支持退役军人创业。举办四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大赛,遴选出优秀军创企业参加全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 戎创金陵”、“ 创赢未来” 乃至全国优秀军创企业成果展陈活动;陪伴式跟进退役军人初创企业项目成长,提高军创企业发展能力水平。
——公共服务精准有效。注重与人社等部门合力共为,推广使用全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系统,为退役军人全方位搭建就业服务平台。2019 年以来,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退役军人 19人。开展走进东部战区某部宣讲芜湖市“ 双招双引” 政策等活动;常态化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联合上海、湖州、嘉兴等 9 个地市举办“ 智汇 9 城,戎耀 G60” 首届长三角科创走廊退役军人芜湖专场招聘月活动;鼓励企业开展退役军人定向招聘,创新开展退役大学生士兵、自主择业军转干部、“ 红领人才” 等特色招聘会。五年来,累计举办招聘会 140 余场。
深化双拥共建
军政军民团结巩固
近年来,芜湖以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为主线,以增强军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