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柴达木日报/2024 年/2 月/3 日/第 004 版两会特刊
砥砺奋进担使命 笃行不怠谱新篇
——2023 年海西州财政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索南江措
在刚刚过去的 2023 年,全州财政系统牢固树立“ 以政领财、以财辅政” 的理念,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努力践行“ 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 的要求,认真落实财政各项政策,较好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规范收支管理 抓稳经济大盘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高质量发展答卷:2023 年,全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9.72 亿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 117.9%;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23.50 亿元, 增长 16.9%, 预算执行率为 91.7%。
一年来,全州各级财政部门坚决把收支管理作为基本职责扛牢抓实,千方百计集聚财源,努
力加快支出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州财政局局长杨中强说:“ 2023 年以来,海西财政面对州内大宗商品价量齐跌带来的财政减收增支因素,我们一方面全力以赴抓好收入组织工作,扎实做好税收征管,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最大限度拓宽财力来源。地方收入占全省收入的 34%,超收收入占全省超收收入近七成。另一方面,强化支出调度,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持合理支出强度,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率和增长率,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6 和 6.1 个百分点,支出效能不断提升,为促进海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效保障。”
优异的成绩,展现出勤劳勇敢的财政队伍在全州经济蓬勃发展中的新气象。这份“ 成绩单”来之不易、成之惟艰。也充分说明,我州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充分发挥,为推动全州经济迎风破浪、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障重点领域 激发强劲动力
不该花的钱,再少也不能花,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少。聚焦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海西财政多方集聚资金资源、持续强化政策供给,着力增强对州委、州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财力保障,确保把“ 真金白银” 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下达资金 18.29 亿元,加快实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项目,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高效推动布哈流域治理,完成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海西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累计下达资金 2.54 亿元用于实施城乡环境清洁行动,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保持财政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产业类项目 81 个,下达资金 5.79 亿元,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助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有效衔接工作稳步提升。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下达各类资金 3.24 亿元,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完善州内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措施,有效遏制耕地“ 非农化” “ 非粮化”,出台藜麦种植、饲草料种植补贴政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蓄集峡、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诺木洪水库、艾肯泉公路、冷湖天文科技产业基地、美丽城镇等重点项目建设,下达资金 43.96 亿元,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第 1 页 共 3 页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全面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多元投入机制,下达企业补助资金 2.89 亿元,组织全州 220 户企业争取省州各类扶持项目 330 个,重点支持盐湖化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盐湖资源利用的市场竞争力。
资金要素保障是项目谋划、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州财政局副局长刘鹏超说: “ 一年来,海西财政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有效投资为目标,下达基本建设类专项资金 38 亿元,全力保障生态文明高地、产业‘ 四地’ 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同时,不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紧盯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支出调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风险管控 守牢风险底线
财政与金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 承担着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三大职能,二者协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事关社会公平、 人民福祉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