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经济时报/2024 年/1 月/8 日/第 001 版
民企要提升应对“ 冬天” 的能力
——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本报记者 王晶晶
在二○ 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点赞了光伏产品并指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新的一年,光伏行业将迎来哪些新发展?民营企业如何提高“ 过冬” 能力?民营经济如何发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全球光伏应用量有望快速上升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新的一年,光伏行业将迎来哪些新发展?
刘汉元:从光伏行业整体上来看,经历了从供需不太平衡,到逐渐平衡再到逐渐过剩,又再取得平衡的过程。规模的上升和成本的下降,使我国的能源转型更具有有利条件,对“ 双碳” 目标的完成也更具有成本优势。 所以, 2024 年, 全球光伏应用量有望进一步快速上升。 那些有规模、有竞争力、有核心优势的“ 三有” 企业,可能会进一步获得发展的机会。
此外,中国光伏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最高,是全球能源革命的主要参与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商业生态如何使国内的竞争更加有序也是同行们在 2024 年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还有一些现实改变可能会在 2024 年显现,比如,能源转型,我们原来常说,在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论调下,转型可能会付出很大的成本,而由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经济性提升,在转型的过程中发展的质量有可能会更好,在投资拉动的过程中,回报会更加良性。在这个过程当中,政策的力度、转型的速度等能够更好匹配于产业的规模和转型的双重需要,从而使“ 产业发展、拉动经济、保增长、稳就业” 和“ 加快能源转型” 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而中国也可能很快会由能源转型的压力国转变为全球能源转型最大且领先的牵引国。这可能会在 2024 年进一步显现。
民企要提高管控风险和应对“ 冬天” 的能力
中国经济时报: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您认为,民营企业在新的一年如何做好“ 稳” ?
刘汉元:对于光伏行业和企业来讲,任何时候都要知道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中,在每个节点
如何“ 活” 下去,如何在周期变化中提前有所应对、有所思考,做到游刃有余。
对企业而言,不能只停留在眼下的成绩上,要随时想到怎样再活 10 年、30 年、40 年。行业本身的规律就是“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要思考怎样避免自己不要太早被拍在沙滩上,或是被拍在沙滩上还有一口气能站起来、走下去。所以,把控边界、聚势聚焦,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应对“ 冬天” 的能力,任何时候都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在市场条件下,只能用价格信号去引导消费,这是市场本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