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解放日报/2024 年/1 月/31 日/第 015 版要闻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25 日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陈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
2023 年主要工作
2023 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最高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X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X代会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忠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聚焦“ 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心任务,把“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作为基本价值追求,紧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锚定“ 争一流、走在前、排头兵” 目标,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开展为期一年的“ 忠诚履职、强化担当,走在前、开新局” 专项工作,全市检察队伍ZZ生态一新、精神面貌一新、责任担当一新、能力作风一新。最高检案件质效评价中,14 项通报值指标均优于全国标准,
34 项激励性指标中,纠正侦查活动采纳率、公益诉讼法院支持率等 13 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整体质效稳居全国前位。47 件案例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17 人获评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标兵能手,均走在全国前列。马玮玮同志荣获 2023 年度全国法治人物、全国模范检察官。
一、立足“ 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动服务中心大局
围绕“ 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从ZZ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以能动履职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保障善治。
服务高质量发展“ 硬道理”。聚焦“ 五个中心”“ 四大功能” 等战略部署,出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20 条意见”,以法治之力维护经济秩序、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以公正司法保障公平竞争,起诉制售伪劣产品、串通投标、走私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5193 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与公安机关共同清理涉企“ 挂案” 50 件,不让案件拖累企业发展。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对企业及其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的,不是简单“ 一捕了之”“ 一诉了之”,引导企业合规整改并经第三方监督评估考察,依法作出捕与不捕、诉与不诉、提出量刑建议决定。办理合规案件 164 件,同比增加 1.3 倍,对考察期满整改合格的 41 家企业和
55 名责任人依法不起诉,合规经营成为更多市场主体的自觉。一涉案网络科技公司被不起诉后重回正轨,新增就业岗位 400 余个,年纳税增加 700 万元,首创的数据交易模式成为行业示范。积极推动“ 一案合规” 向“ 行业合规” 深化、事后合规向事前合规拓展,联合制定反商业贿赂、数据安全等 19 项行业合规指引,会同市工商联创设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在浦东新区率先实行新入经营主体合规告知。助力营造活跃创新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制定服务保障科创中心建设“ 20 条意见”,全面实行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将张江派出院转型为全国首家专办知产案件的检察院, 在三级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 在全国率先探索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提级管辖,以“ 专业精尖” 护航“ 专精特新”。办理知产案件 1503 件,其中起诉 1501 人,同比上升 51%,依法办理涉案金额 2.8 亿元的侵犯国内顶尖企业芯片商业秘密、“ 商业间谍” 向境外咨询企业“ 供料” 等案件,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助力营造安全金融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起诉集资诈
第 1 页 共 8 页
骗、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等金融犯罪 1199 人,追赃挽损近 19 亿元,依法办理利用“ 虚拟币” 洗钱、全国首例期货居间人非法经营咨询业务等新型案件。推出服务全面注册制改革 16 条举措,推动加强涉期货和衍生品违法犯罪监管,联合开展网上非法证券活动、不法贷款中介等专项治理,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共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助力营造高水平开放环境。积极服务开放“ 试验田”、大平台、枢纽门户建设,办理非法转移资金出境、伪造金融票证等涉自贸案件 1329件,开展“ 益路护博”、拱卫进博长三角铁路沿线安全等专项行动,举办自贸检察十周年论坛、第二届虹桥检察论坛,共研推出更多更优司法供给,积极融入、有力保障制度型开放。
勇担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重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针对本市 30 年来刑事重罪下降 75%、轻罪超过 85%等态势,坚持宽严相济、治罪与治理并重,致力形成内生稳定、高水平安全。坚持该严则严。批捕 12142 人、起诉 33640 人,追捕 104 人、追诉 4397 人。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从严惩治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办“ 瑞金医院内持刀砍人” 等恶性案件,捕后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占比 6.9%,同比增加 2 个百分点,合力保障上海始终是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依法当宽则宽。不捕 9357 人、不诉 9557 人,建议变更羁押性强制措施 210 人;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 91.4%,建议判处缓刑、拘役、管制等 14613 人, 确定刑量刑建议采纳率 97.2%,一审服判率 97%,“ 自愿认”更利“ 真心改”。结合轻罪当事人对立性弱、社会关系易修复等特点,探索轻罪治理,试点不起诉诉前考察机制,引导 98 名轻罪嫌疑人在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中认罪悔罪、改过自新;联合试点轻伤害案件一体化调解机制,调解 454 件,达成刑事和解 304 件,开辟社会关系“ 自愈” 快车道。注重抓前端、治未病。落实城市治理共同体责任,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2166 份,同比增加 1.3倍。检察建议发出后持续紧盯、跟进落实,推动从“ 办理” 向“ 办复” 转变,采纳率 99.9%,促进建立健全制度规范 13 项,解决一批社会治理和行业监管深层次、根源性问题。突显法治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选派 724 名检察官担任 1039 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更新推出《公益诉讼进行时(第三季) 》《弄堂里的故事(反诈) 》等系列作品,市院发布检察白皮书 6 本、典型案例 265 件,讲明是非曲直,讲透法理情,检察宣传更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聚焦社会热点和法治新题,深耕“ 75 号咖啡· 法律沙龙” 品牌,获评中央网信办“ 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奖”。
合力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起诉监委移送职务犯罪 301 人,其中厅局级 11 人、县处级 9 人,办理市住建委原主任姚凯、上海展览中心原总裁孙小明涉嫌受贿等一批大要案,起诉套取民生资金、靠粮吃粮等“ 蝇贪蚁腐” 191 人。严防因腐获利,全面核查十年来职务犯罪案件财产性判项执行情况,监督执行 155 件 2749 万余元。严格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办理行贿案件
53 件,同比增加 1.7 倍,严厉震慑“ 围猎者”。积极参与粮食购销、金融、国企等领域专项整治,制发腐败源头治理检察建议 70 件,努力以一案办理促一域清明。
二、践行“ 人民城市” 理念,用心保障高品质生活
始终将为人民司法、让人民满意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各项检察为民实事,
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
依法守护美好生活。坚持利民为本,助力彰显人民城市本质属性。共护食药安全。协同推进医疗美容、保健食品、农资领域专项治理,联合开展食用农产品“ 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 三年行动,起诉危害食药安全犯罪 328 人,立案公益诉讼 222 件,依法办理“ 黑市” 非法销售九价HPV 疫苗等群众高度关注的案件,保障群众餐桌和用药安全。共护绿水青山。以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 241 人,立案公益诉讼 1743 件,“ 洋垃圾” 公益诉讼案入选第四批中国环境资源司法案例。坚持恢复性司法,深化探索碳汇赔偿等替代修复模式,通过民事公益诉讼追索生态赔偿费 2484 万元。开展“ 一江一河” 巡回检察、长江船舶污染治理、占地毁林等专项监督,协同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共护网络清朗。出台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网络检察综合履职。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 10230 人,严厉打击寄递
第 2 页 共 8 页
引流、智能换脸等新手法诈骗,专班办理最高检交办的涉缅北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开展涉网络游戏行业黑灰产专项治理,办理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洗钱、利用数字人民币转移赃款等新类型案件,推动完善网络新业态监管规则,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开展“ 净网 2023”“ 打击网络水军”专项行动,对刷量控评、有偿删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起诉 1664 人,立案公益诉讼 179 件,昭示网络无边、法律有界。
实质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依法用情做好“ 送上门的群众工
作”,更好引导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构建信访法治化路径。将“ 枫桥经验”
精髓要义转化为制度机制,制定覆盖“ 信、访、网、电” 全渠道、办理处置全流程的 14 项制度,出台信访工作法治化“ 十项措施”、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 十条意见”。群众信访 7 日内告知“ 已收到、谁在办”、3 个月内答复“ 进度如何、结果如何” 做到两个 100%,力求把群众诉求接得快、转得准、办得好。注重信访源头治理。开展三年攻坚行动,对首次信访的 930 件疑难复杂案件全面落实领导包案,90%以上在首办环节办结化解,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检察信访呈现“ 三下降、两提升” 态势,即信访总量、重复信访量、重复信访占比下降,首次信访和重复信访的化解率稳步提升。促进信访多元解纷。发挥检察听证及时就地化解信访矛盾的优势,全面推开简易听证,组织信访公开听证 953 件,95%以上的案件听证后息诉息访。杨浦区检察院“ 检察听证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工作法” 入选 104 个全国“ 枫桥式工作法”,是全国检察系统五家入选单位之一。与市司法局会签实施意见,在 16 个区全覆盖建立检调对接机制,制定社会第三方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办法, 人民调解员、 律师等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接待 851 件, 矛盾化解率在 90%
以上,努力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解法结、化心结。
真情关爱特殊群体。落实“ 五个人人”,让城市始终有温度。关爱未成年人。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431 人, 同比上升 17.1%; 依法惩戒、 精准帮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458 人, 同比上升 37.8%。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性侵未成年人专项行动,通过强制报告追诉 12 人,对不予报告的督促追责 3 人;深化落实首创的性侵害违法犯罪从业限制制度,会同公安机关完善数据库和查询机制,督促筛查 65 万名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人员,对有前科者不予录用或辞退 128 人。针对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空间,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会同制定全国首个《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执法指南》,推动查删不良信息 184.2 万条,下架违规商品 2194 个,被列入市级“ 人民群众最期待的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5 个团队、3 名个人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真情解忧帮困。与工会、妇联、残联等单位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妇女权益保障、就业平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101 件,推动药品说明书老年人阅读无障碍改造被国家立法吸收。深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起诉骗老欺老虐老犯罪 293 人,办理涉案金额 10 亿余元的保健品诈骗案。对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等依法维权“ 有心无力”,支持起诉 2124 件,同比增加 4.4 倍,帮助 394 人追索欠薪 980 万余元。向因案致贫致困的 2971 名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 3799 万余元,金额同比增加 1 倍,协调落实社会救助 178 人次,努力做到救当下、助长远。保护军人军属、英烈合法权益。开展严惩非法制售军服违法犯罪专项活动,起诉“ 假军装” 以及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等涉军犯罪 19 人;围绕军人优抚政策落实、英烈权益保护等,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27 件。协同华东五省军地检察机关会签协作机制,设立军地检察服务工作站,以鱼水之情做好法治拥军。
三、坚持“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坚决维护公平正义
坚持“ 基本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全面协调充分履行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加快推进检察工作体系现代化,努力让公平可预见、正义可看见。
刑事检察重点抓好夯基固本。自觉担起诉前主导责任,充分发挥指控证明犯罪、审查过滤把关作用,全流程落实“ 以证据为中心”。引导依法全面有效收集证据,介入侦查引导取证 3194 件,同比增加 1.5 倍,捕后引导继续侦查 6190 件,退回补充侦查 2082 件。严格审查运用证据,纠正未依法回避、扣押不规范等违法取证 59 件,依法排除非法证据 7 份,改变定性 1765 人;对证据
第 3 页 共 8 页
不足以及证明不构成犯罪的不捕 4190 人、不诉 239 人;对事实证据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 91 件,法院已审结案件中,改判、发回重审 49 件,改变率 75.4%。深化“ 派驻+巡回” 检察机制,对判处实刑未收监执行或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监督收监执行 878 人;纠正不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111 人;开展巡回检察 51 次,监督纠正问题 412 项,守牢刑事诉讼“ 最后一公里”。
民事检察重点抓好加力增效。坚持公权监督与私权救济相结合,办理民事监督案件 5445 件,同比上升 97.4%,创历史新高。对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 47 件,抗诉改变率 100%;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529 件,同比上升 83%,采纳率 99.1%;对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 1097 件,同比增加 2.1 倍,采纳率 99.8%。从严惩治虚假诉讼,对“ 假官司”“ 假调解”监督纠正 616 件、起诉 11 人。办案中发现一起虚构带牌车辆买卖合同纠纷、骗取沪牌额度拍卖款的虚假诉讼,串联查实同类虚假诉讼 475 件、涉案金额 7000 余万元,向本市 9 家法院制发类案再审检察建议,向外省市检察机关移送相关监督线索 470 件。
行政检察重点抓好强化履职。一体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行政,办理行政监督案件 2377件,提出监督意见 1226 件,同比增加 1 倍,监督力度明显提升;向法院、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 1172 件,已回复 1153 件,采纳率 100%,某小区因地下车位“ 堵门” 引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行政争议,检察机关依申请监督,一揽子解决行民交织争议,促进类案化解,推动修订全市技术标准,该案入选全国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349 件,同比上升 13%,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纳入法治上海建设考核。加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反向衔接力度,对不起诉后应予行政处罚的,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意见 1099 件,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568 件,“ 不入刑” 不等于“ 不处罚”。
公益诉讼检察重点抓好精准规范。认真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神圣职责,立案 3236 件,磋商、制发检察建议或公告 3078 件,提起诉讼 235 件,同比上升 49.7%,起诉案件全部获法院支持,做到既敢于诉、又诉得准。制定承重墙安全、食品安全、低保金发放等领域公益诉讼办案指引,推动办理更多标准之诉、制度之诉。稳妥探索反垄断、反电信网络诈骗等领域公益诉讼,不断丰富和发展超大城市公益保护“ 上海模式”。坚持“ 公共利益,大家守护”,公众提供线索、参与调查等案件占比超过 60%,依托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助力检察公益诉讼立法,公益保护同心圆越画越大。
检察侦查重点抓好稳妥有为。检察侦查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用准直接立案侦查权,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犯罪 6 人,已起诉 4 人。激活机动侦查权,根据法律赋权,首例办理 2 名辅警履行公务涉嫌诬告陷害和伪证案件。用好自行补充侦查权,细化适用范围、工作重点、办案程序等,自行补充侦查 2247 件。一起增设期货交易环节侵吞国有资产案件,通过自行补充侦查形成完整证据链,准确认定新犯罪方法,获评最高检指导性案例。
四、对标“ 排头兵、先行者”,坚定深化检察改革
坚持守正创新、巩固深化、完善提升,将工作机制现代化作为现实而紧迫的课题,锐意“ 开路架桥”“ 添砖加瓦”。
优化检察一体化体制机制。检察一体化是检察权运行的基本原则,是检察机关上级领导下级的突出体制优势。市检察院将一体化作为上海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课题,着力破题解题,推动系统优化。完善顺畅贯通的纵向一体履职机制。结合直辖市“ 两级行政、三级司法” 特点,改进分院领导指导辖区,通过一体办案、调用检察官、业务数据研判会商、人才共同培养等方式,分院更实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加大跟进监督力度,对基层院提请抗诉案件,分院支持抗诉率同比增加 13.2 个百分点。 完善有机衔接的横向一体履职机制。 检察机关内部虽有分工, 但履责必须 “ 一盘棋”。制定《法律监督线索内部移送管理工作规定》,构建线索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