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巴中日报/2024 年/1 月/31 日/第 005 版要闻
巴中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10 日在巴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巴中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
见。
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巴中成立地区 30 周年。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和省院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落实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全面履行检察职能,突出“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全年共办理各类案件 9053 件,同比上升 21.3%,各项检察工作在持续提升中取得新成效,为巴中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检察智慧和力量。
一、围绕中心能动履职,聚力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 精准度”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参与反渗透反颠覆反间谍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起诉 56 人。强力打击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推进缉枪治爆专项行动,起诉 41 人。严打毒品犯罪,起诉 22 人,全市毒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加强信访矛盾源头防范,做实“ 件件有回复”,处置涉法涉诉信访 681 件。聚焦“ 大运会”“ 世界科幻大会” 等重大节点,加强风险排查,一案一策抓好检察环节维稳工作。
全力护航老区发展。聚焦“ 工业兴市制造强市” 战略,靶向施策,项目化推进“ 法治护航· 检企同行” 专项行动,配套出台“ 十条措施”。清理涉企挂案 30 件,监督执行案件 39 件,化解争议 48 件。依法惩治破坏民营经济犯罪,批捕 40 人、起诉 121 人,联合监管机构对 81 名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经营提供便利,对涉嫌犯罪仍正常经营的 19 家企业慎用“ 查扣冻”。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24 人。与工商联等 8 部门建立涉企案件合规改革第三方协作机制,推动 13 家企业通过合规审查重获新生。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对轻微刑事犯罪不捕 381 人、不诉 893 人,依法对 2520 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量刑建议采纳率达 98.2%。 以和为贵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 枫桥经验”,用好“ 和解五法”“ 检调对接”,创新“ 定时定点” 公开听证机制,促成刑事、民事和解 123 件,实现定分止争。检察建议推动诉源治理。加大重点行业监督力度,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 50件,以“ 我管” 促“ 都管”。
用心守护绿水青山。探索“ 碳汇+司法” 模式,办理案件 31 件。与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助力文旅康养“ 首位产业”,对道地药材、特色农产品等予以重点保护。加强“ 田长+检察长” 工作协作,紧盯违法占用、耕地占补失衡等,办理案件 18 件,助力守耕护粮。
二、为民司法用心用情,努力赢得群众法治需求“ 满意度”
严惩侵害群众利益犯罪。针对猖獗的电信诈骗犯罪,协同开展“ 断卡”“ 断流”“ 拔钉” 等专项行动。落实“ 四个最严” 要求,维护老百姓食品药品安全。起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 21 人。强化监检衔接,合力推进反腐败斗争,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从严打击暴力伤害、引诱未成年人犯罪,起诉 95 人。依法用好附条件不起诉机制,帮助 40 名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在涉未刑事案件中发现民事、行政、
第 1 页 共 4 页

公益诉讼线索 38 条并依法处置,实现全方位保护。通过“ 检察开放日”“ 法治进校园” 等,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50 场次。聚焦违规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未成年人文身乱象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17 件。制定《关于构建司法社工服务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 ,与 6 个社工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形成保护合力。
倾力保障特殊群体权益。开展打击整治利用伪劣商品、保健品、虚假保险等涉老诈骗专项行动,起诉 20 人。强化部门协作配合,从严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犯罪,办理农民工讨薪支持起诉案 91 件。起诉侵害妇女人身权益犯罪 85 人。为 167 名困难刑事被害人及近亲属发放救助金 110 余万元,防止因案返贫。构建“ 公安+卫健医疗+检察监督” 的被监管人医疗保障模式,协同推进看守所医疗规范有序。
三、聚焦监督深耕细作,着力增强社会公平正义“ 公信度”
刑事诉讼在全程监督中向优发力。 加强侦查活动监督, 监督立案、 撤案 170 件, 追捕追诉 134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 249 件。加强审判活动监督,纠正审判活动违法 23 件,提出刑事抗诉 9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意见,283 名作不诉处理的违法行为人受到行政处罚。加强和规范刑事执行监督,纠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违法 55 件,实质化审查“ 减假暂” 案件 38 件,监督社区矫正违法 68 件、脱管漏管 19 人。
民事诉讼在精准监督中向强奋进。推行“ 调查核实+检察听证+释法说理” 办案机制,办理民事案件 470 件。着眼精准监督,提出抗诉、发出再审检察建议 22 件。对于不符合监督条件的案件,依法不支持监督申请 71 件。监督纠正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 120 件,同比增长 22.45%。办理“ 假官司”“ 假调解”“ 假仲裁” 等虚假诉讼监督案 18 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 1.9 亿元。
行政诉讼在穿透监督中向深突破。坚持“ 定向+专项” 监督,聚焦自然资源与规划、市场监督执法等重点领域,稳步推进行政诉讼和非诉执行监督,办理案件 135 件,发出检察建议 71 件。发挥“ 一手托两家” 优势,依法履行监督法院审判、执行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双重职责。积极稳妥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制发检察建议 18 件,均得到采纳和纠正。
公益诉讼在调整结构中向优拓展。围绕“ 4+11” 法定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坚持诉前建议和提起诉讼相结合,办理案件 226 件,发出检察建议 160 件,起诉 23 件,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针对“ 坐牢领低保” 开展专项监督,督促追回低保金 15 万元。针对精神病人违规持有驾驶证问题,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6 件,督促清理注销驾驶证 367 个。
监督质效在创新探索中巩固提升。健全案件质量责任追究与绩效考核衔接机制,加强全链条管理,闭环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检察权依法规范运行。争取人大支持,主动向人大报告检察建议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深入两级院开展专题调研并提出要求,增强了检察建议的刚性,工作经验被《人民权力报》头版刊用。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X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