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滨州日报/2024 年/2 月/26 日/第 005 版要闻· 公益
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16 日在滨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 谢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同志提
出意见。
2023 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关心支持和上级法院精心指导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 1+838” 工作格局,以“ 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为使命,以“ 公正与效率” 为主题,大干 2023,全力护航品质滨州建设,法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进步。全市法院办结各类案件
7.06 万件,其中中院办结 6182 件。104 个集体和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表扬,涌现出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省最美公务员等先进典型。省法院、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18 次。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厚植法治营商沃土。树牢“ 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 理念,着力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助企圆梦 15 条措施,入驻法智护航中心,开展暖企服务,对接企业 90 家,举办法律讲座 20 余场,解答法律问题 800 余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周到的司法服务。全市法院审理涉企案件 2.02 万件,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 滨城法院依法支持某文化公司维护名誉权,入选全国法院涉民营企业保护典型案例。开展执行“ 逐光” 行动,大力推动企业信用修复,依法移出失信名单企业 1511 家,让市场主体提振信心、轻装上阵。“ 执行和解+信用修复” 护航企业发展,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中院被表扬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表现突出单位。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审结金融借款案件 2380 件,标的额 123.86 亿元,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守法定利率红线,审结民间借贷案件 4929 件,标的额 31 亿元,把“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的要求落到实处。深化“ 凤栖梧” 破产审判机制,强化困境企业司法挽救,审结破产案件 41 件,盘活资产 28.1 亿元,安置职工 2487 人,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入选全市“ 法治为民办实事” 典型案例。树立“ 破产重整就是新一轮招商引资” 理念,在民强生物破产案中,积极与驻外联络处对接,引进深圳某公司投资;在神鲁纳米等 4 家关联公司破产案中,成功预重整,有效盘活优质资产,实现了共赢多赢。
凝聚知产保护合力。坚持“ 激励创新、保护创造” 原则,审结知识产权案件 579 件,严惩恶意攀附、仿冒搭车等违法行为,强化对“ 专精特新” 企业的保护。深化“ 守一堂” 非遗保护工程,加强滨州驰名商标、老字号、地理标志保护,守住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新格局,与行政保护相衔接、与院校科研相联动,与市工商联共同打造全省首家“ 法商+” 知产维权平台,入选全国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百佳案例。
筑牢绿色发展屏障。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法治守护生态之美,助力绘就“ 海韵河秀 品质滨州” 大美画卷。推行恢复性司法,审结环资案件 720 件,判决生态损害修复费用 5200 万元,增殖放流鱼苗 40 万尾,补种树木 2000 株。在全省环资审判技能竞赛中荣获 10 个奖项,数量全省第一。环资“ 三合一” 综合审判机制改革入选全省法院“ 司法改革这五年” 典型案例,相关做法被最高法院转发。渤海非法挖砂刑附民公益诉讼案,入选全国海洋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第 1 页 共 5 页
二、坚持“ 小案不小办”,服务高品质民生建设
妥善保护群众民事权益。审结涉及劳动、教育、医疗、养老、消费、社保等案件 7630 件,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 确权颁证” 专项整治,出具“ 查封不及于房屋” 说明 112 份,涉及2200 多户,让人民群众居有所安。中院审结某执行异议案,一并帮助 60 户案外人解决“ 办证”难题,在全省法院精品“ 小案” 讲评会上作典型讲述。滨城法院认定骚扰电话营销构成侵权,判令通讯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被评为全国法院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沾化法院依法认定,以“ 负激励” 之名克扣工资的公司制度无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获评全省法院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开发区法院审结教育培训纠纷案,依法判令解除合同、返还费用,回应“ 双减” 政策,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院依法判令高价彩礼部分返还,为青年婚恋“ 减负”。通过一件件“ 小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群众幸福生活“ 大民生”。
推进“ 枫桥式人民法庭” 建设。坚守“ 小案不小、民生为大,小事不小、重在办好” 的司法承诺,全市 23 处人民法庭审结各类案件 1.34 万件,助力乡村振兴。无棣北海法庭成功调解盐田承包案,推动镇政府对土地流转合同事前审查把关,为 40 万亩盐田流转提供了新遵循。博兴湖滨法庭当好“ 中国厨都” 司法守护人,妥善调解厨具企业连串买卖合同纠纷,达成“ 一揽子” 解决方案,并“ 附赠” 继续合作协议。惠民孙武法庭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行家事调查、心理疏导、“ 三必访” 机制,“ 家事暖阳” 审判工作入选全国法院“ 枫桥式人民法庭” 建设案例,在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提升诉讼服务水平。以“ 如我在诉” 的态度,为群众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诉讼的便利、司法的温暖。持续擦亮“ 滨周到、诉办好” 诉服品牌,线上线下融合,实行全流程网上办案,网上立案 7.19 万件,电子送达 15.54 万次,在线调解 4.27 万件。深入创建“ 法院+邮政” 诉服 e 站,设立站点 6 个,把优质司法服务延伸到镇街、村社,被省法院、省邮政集团联合推广。完善诉服大厅功能,设立“ 滨法心语” 工作室,8 名心理咨询师干警组成服务团队,接待
800 余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推动“ 平安” 向“ 心安” 升级。把信访作为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坚持“ 有信必复”,多措并举推进“ 事要解决”,集中攻坚化解 438 件。中院《将群众利益“ 置顶”》被评为全市“ 解放思想看变化” 优秀案例。
三、坚持能动司法,促进高效能社会治理
保持刑罚威慑,让群众更安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一审刑事案件 2770 件,判处罪犯 3635 人,其中 85 名罪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审结公安部通报的梁宝海网络恶势力案、非法控制砂石料市场的秦志伟恶势力案等涉黑恶案件 4起 18 人,追缴罚没涉黑恶财产 2571.76 万元,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正义感。审结于某等
8 人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依法发出从业禁止令,守护群众健康,入选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参考案例。深入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整治,审结 73 件 109 人。坚持法治反腐,审结职务犯罪案件
43 件,对省人大法制委原副主任委员陈勇、威海市原副市长周永迪等 6 名厅级干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彰显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坚强决心。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 613 人依法适用非监禁刑,做到罚当其罪。对未成年人犯罪贯彻“ 教育、感化、挽救” 方针,采取法官寄语、家庭教育令、定期回访等方式,跟踪帮教。坚持阳光审理、实质审查,对 485 名罪犯依法核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增强改造效果,确保安全回归社会。
助力依法行政,让治理更规范。坚持“ 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依法审结行政案件1233 件。注重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加强府院联动,和解率 28.36%,全省第二位。妥善化解黄河四桥征地补偿案,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审结赵某申请工伤确认案,突破当事人的范围局限,促成案外人某关联公司与赵某达成赔偿和解,让受伤职工流汗不流泪。通过发布白皮书、同堂培训、联席会议等方式,统一执法司法理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向 20 余家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涵盖规范农村土地发包、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等事项,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发挥“ 审理一案、治理一片” 成效。
第 2 页 共 5 页
深化诉源治理,让矛盾早化解。坚持“ 抓前端、治未病”,力争把纠纷解决在诉前,化解在萌芽。在市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下,强化与基层矛调中心对接,形成解纷合力。针对交通事故、金融纠纷等体量较大的类案,与市委政法委共同召开协调会 5 次,现场解决问题。深化“ 无讼村居”创建,协助通报“ 万人起诉率” 12 次。省对市考核中,中院牵头的“ 万人起诉率” 指标为第一档满分。全市法院对接调解组织 92 家,配备调解员 524 名,诉前成功调解 2.1 万件,在全省法院作典型发言。中院“ 指引向前、阵地靠前、机制在前” 三前机制入选全省法院诉前调解典型事例。阳信法院与司法局联合成立“ 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小额债务调解室、老万调解室、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