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福建日报/2024 年/2 月/24 日/第 005 版要闻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25 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金银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
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 年主要工作
2023 年,在省委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省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围绕“ 公正与效率” 工作主题,忠实履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努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全省法院受理各类案件 104 万件、办结 95.36万件,其中省法院受理 2.15 万件、办结 1.7 万件。
一、坚持能动司法,积极服务保障新福建建设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 四个更大” 重要要求,出台全省司法指导性意见
15 份,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各类犯罪,一审审结刑事案件 4.64 万件,判处罪犯 6.4 万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结涉黑恶案件 246 件 1446 人。依法审理吴谢宇弑母案,对严重挑战法律、践踏人类正常情感的罪犯判处死刑,入选 2023 年度全国法院十大案件。重拳惩治毒品犯罪,发布首份禁毒工作白皮书,龙岩法院审理吴纪剡等非法生产制毒物品案,加强对毒品犯罪的源头打击。依法惩治腐败犯罪,一审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 261 件 326 人,其中原中管干部 3 人、原省管干部 7 人,审结徐鸣案、龚建华案等一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依法对 28 人以行贿罪判处刑罚。织密追逃追赃“ 法网”,审结外逃人员回国受审案件 11 件。严惩涉众型经济犯罪 383 件,助力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坚决保障受损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让有罪的人受到公正审判,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落实宽严相济,依法规范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 1.56 万件。
服务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实施。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一审审结商事案件
19.18 万件,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传承弘扬“ 晋江经验”,推出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4 条措施,营造惠企安商“ 暖环境”。积极稳妥推进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全领域涉案企业合规改革,通过编制合规清单、提供合规建议、开展普法宣传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厦门中院创新建立账户置换盘活资产的保全机制,避免企业因财产冻结陷入经营困境,入选全国法院能动司法十大典型案例。持续开展“ 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帮助企业“ 法治体检”,走访企业 1593 家,为 3425 家企业修复信用。南平法院升级“ 法特派”
制度,为企业提供线上直通服务。擦亮金融司法协同“ 金招牌”,加强纠纷共治、风险联防,泉州设立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集中办理、高效解纷。妥善审理房企融资等纠纷,促进项目复工建设,努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牵头成立省破产管理人协会,推进省级层面企业破产处置
第 1 页 共 6 页
协调联动,审结强制清算与破产案件 3764 件,有效盘活资产 113 亿余元,帮助 182 家企业摆脱困境、重回“ 赛道”。莆田中院通过“ 破审联动、分批调解”,一揽子实质化解某鞋业公司 327 名职工债权纠纷。连江“ 冠海系” 公司历时 4 年顺利重整,从负债 20 亿元到脱困重生,大型海运和造船民企扬帆再起航。
助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把“ 两岸一家亲” 理念融入涉台司法,办结涉台案件 922 件,司法互助案件 3906 件。与省台联共同推出 17 条保护台胞合法权益举措,厦门法院编制“ 跨海峡”立案诉讼流程图,为台胞在闽诉讼提供便利。选聘 400 余名台胞担任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架起纠纷化解“ 连心桥”。平潭法院设立“ 融合法庭”,跨省共享台胞调解资源,化解 44 起涉台纠纷。 开展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行动, 设立保护基地和志愿服务队, 妥善办理涉台文物 “ 简大狮避难处” 租赁合同纠纷等案件,助力两岸历史文脉赓续。泉州中院建立向金门供水“ 清源法屏” 机制,努力化解涉供水纠纷。接收台湾法学青年来闽实习实训,增进对大陆司法认同。举办2023 年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两岸司法交流研讨 15 年未间断。
助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一审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 3885 件,追究刑事责任 1195 人,补种复绿 8735.62 亩,判令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 4616.36 万元。推广漳州中院全国首创的生态环境审判技术调查官制度,聘请 104 名技术调查官,借力“ 外脑” 助审。完善“ 绿碳+蓝碳” 生态修复机制,建立“ 法复青绿” 司法实践基地,以司法“ 含绿量” 提高发展“ 含金量”。云霄法院审结袁某、晋某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创新运用“ 造林增汇” 蓝碳修复模式补植红树林,提名“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 2023 年度十大案件”。莆田法院实施“ 法沁木兰” 行动,加强对木兰溪全流域司法保护。省法院、南平中院发起成立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 首批 10 家高院及相关单位共同守护自然瑰宝, 入选 2023年度福建省“ 十大法治事件”。
促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司法保护,一审审结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权利保护以及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案件 1.95 万件,对恶意侵权等行为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对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科技成果保护力度,一审审结技术类案件 2687 件,助力“ 专精特新” 企业攻坚“ 卡脖子” 难题。加强驰名商标、老字号、地理标志的司法保护,妥善审理沙县小吃、泉港“ 福粿” 等商标侵权纠纷案。建立闽赣两省“ 3 地+11 县” 法院跨省协作机制,服务水稻种业振兴发展。健全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合作机制,成功调解一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
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与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开展合作,“ 三庭一点” 等一批优质司法资源进驻并发挥优势,持续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深入实施涉外审判精品战略,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 3094 件。省法院成功化解一起历时 8 年的涉“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纠纷,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护航企业跨境投资。福州中院稳妥化解涉中印尼“ 两国双园” 供热纠纷,有效解决园区企业“ 能源之忧”。厦门海事法院妥善化解 548 件诉国际知名航企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系列案,着力提升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法治软实力。秉持“ 丝路精神”,承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7 国首席大法官和 11 国的百余名代表线下参会,共话“ 一带一路” 司法交流合作,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和中外有关方面予以充分肯定。
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法院办案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多元、实质化解,
促进诉源治理从“ 化讼止争” 向“ 少讼无讼” 转变。
积极融入社会治理格局。注重把诉调对接的“ 调” 往前延伸,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社区、企业等纠纷发生的最前端。主动融入X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和诉源治理大格局,出台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施意见,万人起诉率、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纳入平安建设考评。深化省法院与 31 家部门、行业的诉调对接机制,激活“ 总对总” 在线诉调对接资源,汇聚 7954 个调解
第 2 页 共 6 页
组织、基层治理单位,全省法院诉前调解成功 25.76 万件。龙岩中院“ 五联四化” 解纷机制,聚合各界解纷力量,一审收案数、万人起诉率实现双下降。优化全省 208 个人民法庭功能,评选首批 10 家全省“ 最美法庭”,创建“ 枫桥式人民法庭”,展示基层亮丽“ 枫景”。推广“ 一村居一法官” 挂钩联系机制,1762 个巡回审判点“ 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 近邻法官” 释法说理、指导调解,在群众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 15.03 万件。讲好法治故事,运用微电影、微视频等方式创新普法宣传、以案释法,让案件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 《烟火人间》等 9 部作品荣获第十届“ 金法槌奖”。
充分发挥调解优势和作用。把调解贯穿执法办案始终,诉讼调解结案 9.91 万件,同比增加9.48%,更多当事人握手言和。福州法院化解逾亿元的汽车龙头企业系列纠纷,有效预防后续诉讼批量产生,让企业发展有更多“ 宁静时间”。福州铁路运输法院加强调解化解、审执联动,保障福厦高铁顺利开通运营。厦门共建商调中心、商协会和法院前端调解协同机制,各地法院探索形成“ 擂茶调解”“ 司法夜调” 等调解模式,为群众解开法结、心结。明溪法院、霞浦法院积极参与的“ 侨乡枫桥”“ 海上枫桥” 解纷法入选 104 个全国新时代“ 枫桥式工作法”。
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一审审结行政诉讼案件 7499 件,办结行政非诉执行案件 5414 件,促进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深化府院联动,支持行政复议更好发挥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行政争议调解中心” 实现全省县(市、区)覆盖,促进行政争议不发生、少发生、发生后就地解决。完善败诉预警、裁判履行通报等机制,连续 13 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针对市场监管、治安管理等案例开展以庭代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 98%,促进行政争议化解。省法院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全国率先规范“ 三小”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问题,避免“ 小过重罚”,以善意文明司法维护群众“ 舌尖安全”。
以司法建议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司法建议是更高层次的审判。从个案办理、类案分析中“ 溯源” 提出对策,以司法建议“ 小切口” 参与社会治理“ 大文章”。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一号、二号司法建议,省法院与金融、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一审收案数分别下降 17.01%、24.05%。对恶性案件高发地区发出司法建议,当地政府采取
8 项措施开展整治取得成效。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央企票据风险防范问题发出司法建议,得到中央部委重视,推动相应法规修订。聚焦社会治理、行政管理、民生安全等领域,发出司法建议 1049份,89.42%被采纳落实。多地政府将司法建议转化为行政决策,法院配合采取措施,推动社会治理谋在前、预在先。
三、践行司法为民,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更有力度的司法惩治犯罪,以“ 情同此心”“ 如
我在诉” 的意识服务群众,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严厉打击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犯罪。一审审结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犯罪案件 8194 件,有力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一审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 287 件,守护百姓餐桌安全、用药安全。福州法院依法审结生产销售金额高达 6000 余万元的病死鳗鱼制品案,莆田法院审理黄某利用互联网生产销售假药案入选全国法院典型案例。深入推进反电诈专项工作,严惩“ 4· 09” 涉缅北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将 116 名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 7510 件,帮助受骗群众挽回损失 1.53 亿元,让群众对“ 钱袋子的安全” 更有信心。审结江秋莲诉林某侮辱、诽谤案,判处网暴者有期徒刑,惩治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生态。
扎牢民生权益司法保障网。民生无小案,一审审结婚姻家庭、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民事案件 27.7 万件,传递司法温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家事审判改革,联合省妇联出台预防化解家事纠纷工作意见,完善反家暴工作机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