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法院报/2024 年/2 月/26 日/第 001 版
加快推进审判体系现代化, 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惠民生暖民心的
司法举措
——最高人民法院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系列综述之二
本报记者 王俏
代表议案、建议装着满满的民意。回望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们依法履行职责,寓支持于监督,提出了大量直面问题的真知灼见,其中就有许多聚焦加快推进人民法院审判体系现代化的建议。
增加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推进全国法院“ 一张网” 建设⋯⋯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面对一个个“ 金点子”、一条条好思路,最高人民法院通过高质量办理推动问题解决,回应社会关切,转化为一项项惠民生、暖民心的司法服务举措。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以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已成为审理专利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一批标杆性判决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全国人大代表欧阳华提出建议,强化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能力,李学武、王红梅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强文化传承、新能源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年多来,最高人民法院做实能动司法,发出《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服务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司法建议书》 ,在金鸡百花电影节首次举办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并发布典型案例,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加快建设电影强国。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公平竞争
政策宣传周活动,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积极营造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社会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刘璠、张婧婧、盛蕾等在建议中聚焦增加设立知识产权法庭、集中管辖知识产
权相关案件等。
目前,我国已有 18 个省(区、市)的 27 个中级法院设立了知识产权专业审判机构,跨区域集中管辖相关类型知识产权案件。在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形成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业务部门为牵引、4 个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27 个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各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业务部门为支撑的专业化审判体系。
围绕“ 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人员专业化” 目标,最高人民法院将持续统筹优化知识产权专业审判机构的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进一步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协同发挥审判职能,最大限度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关系家庭幸福安宁的民
心工程,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建议,2023 年,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 ;同年,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多方联动,织密未成年人“ 保护网”,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教育,不断提高法院
第 1 页 共 2 页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