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法院报/2024 年/1 月/14 日/第 001 版
让更多“ 纸上权益” 变成“ 真金白银”
——人民法院近年来扎实推动新时代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乔文心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 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满意度的最具体环节。X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切实解决执行难”“ 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 的
目标。2016 年至 2018 年,人民法院开展为期三年的执行攻坚战,全国法院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执行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发生历史性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 基本解决执行难” 目标如期实现,兑现了人民法院作出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不断深化执行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显著成果。
2024 年 1 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将对新时期“ 切实解决执行难” 作出专题部署,持续推进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执行工作现代化。
最少程序、最短时间、最大比例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
被执行人难找、 财产线索难寻, 执行财产变现难、 周期长, 案件执行了但是没有执行完毕⋯⋯执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也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全国法院执行系统践行“ 公正与效率” 工作主题,坚持“ 抓前端、治未病”,做深做实执源治理和能动执行,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执行案件质量、效率、效果同步提升——
“ 总对总” 网络查控系统连接全国法院与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等 16家单位和 3980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让被执行人主要财产无处遁形;全国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推动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努力破解规避执行难题,让失信被执行人“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网络司法拍卖消除权力寻租空间,有效破解财产变现难题;
出台 81 项重要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确保执行权依法规范高效运行⋯⋯
2023 年,全国法院执行到位金额同比增长 12%,结案平均用时 68.08 天,同比缩短 6.51 天。人民法院用更短的执行时间,让更多真金白银装进了当事人口袋。
“ 案-件比” 是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的核心指标。 一个执行案件中可能涉及查封、 拍卖、 变卖、采取限消措施、纳入失信名单、罚款、拘留等众多执行行为,每个执行行为都可能引发后续的异议、复议、监督。
2023 年, 全国法院执结执行案件 976 万件, 同比增长 6.4%, 执行案件的 “ 案-件比” 为 1:1.25。新收执行案件高位运行的同时,执行“ 案-件比” 保持低位,表明全国法院执行工作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
释放执源治理效能,有效遏制“ 一案结多案生”
对生效判决有异议有哪些法律救济途径,执行正式立案后人民法院将采取哪些执行措施,失
信被执行人会面临何种惩戒⋯⋯
“ 就这么一点钱,没想到强制执行后会给我带来这么多不利影响,我一定积极履行。” 在陕西省富平县人民法院执行立案处的执前督促窗口,听了执前督促专员的耐心解释,被执行人袁某如是感慨。
为切实解决执行领域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有效减少“ 执行程序空转”,2023 年 9 月,富平法院执行局建立“ 执前督促” 机制,由专人负责释明法律、厘清义务、敦促履行等工作,尽量
第 1 页 共 3 页
将执行案件化解在正式立案前。
执行虽处于诉讼流程的末端,但诉讼流程前端的每个环节、每个程序都影响着执行效果。
2019 年 7 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 ,就加强执行难综合治理,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从源头解决执行难作出了全面部署。
各地法院结合执行工作实际,在立案、审判部门的支持下,将执行工作不断向前端延伸,进
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立审执一体化的正向效应正在积极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