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德州日报/2024 年/2 月/7 日/第 A02 版要闻· 综合
奏响时代强音 凝聚奋进力量
——2023 年德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王贺
“ 两河牵手” 打造文化“ 两创” 新标杆,“ 文化先行官” 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五措并举推进X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 ⋯⋯ 2023 年,我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各项重点工作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德州实践” 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突出首要任务 提升理论武装凝聚力
2023 年 11 月 9 日,市委X校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 要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切实增强ZZ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其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市委书记田卫东以“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德州实践’ ” 为题,为近千名机关干部、高校师生代表上了一堂精彩X课。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把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重大ZZ任务,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开展“ 书记第一讲” 2500 余场,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持续加强理论学习。2023 年,市委常委会开展“ 第一议题” 学习 36 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 23 次,市委书记带头在《人民日报》刊发理论文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经验在《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刊发,同时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对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实现全覆盖列席旁听。
学习贯彻X的创新理论,必须做好X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工作,让X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回应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讲出“ 百姓味道”“ 时代味道”。
2023 年,我市理论宣讲全面普及,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 头雁” 作用,带头讲X课,带头
深入基层宣讲,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聚力打造“ 理响德州” 宣讲品牌,全市百余支
宣讲队、万余名宣讲员发挥各自优势,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以
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X的创新理论在德州落地生
根。截至 2023 年底,全市各级共开展线上线下巡回宣讲、微X课、思政课 2.48 万场,覆盖受众
500 余万人。
唱响昂扬旋律 提升正面舆论传播力
“ 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年” 扎实推进,102 万亩高产创建核心区地块实现“ 吨半粮”,特色体育名城建设全面起势,12 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通线量产⋯⋯ 2023 年,德州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件件“ 实事儿”“ 喜讯” 由新闻媒体传遍千家万户,不断激发我市干部群众的干劲与决心,凝聚起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磅礴力量。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2023 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扣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围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进一步把握主基调、唱响主旋律,市属媒体共刊播各类稿件 3 万余篇,德州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得到进一步巩固壮大。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让“ 德州故事” 出圈出彩,2023 年中央媒体累计刊播德州稿件 3000 余
第 1 页 共 3 页

篇。其中, 《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山东德州改良盐碱地——“ 铆足劲多产粮、产好粮”》 《国家水网建设提速扩大投资惠及民生》,《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推出反映德州“ 吨半粮” 产能建设经验做法的《德州“ 粮策”》,新华社《参考消息》刊发《德州守稳“ 粮仓” 生命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播发我市重头稿件 30 余篇。
过去一年,我市持续推出重点报道、精品力作。《德州日报》推出的“ 政府大院开门晒粮”系列报道,全网影响力值超 34 亿,“ 95 后超正婚恋观”“ 最美女孩高雅” 话题冲上热搜。全市积极开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等重大主题宣传,圆满完成全国两会、省两会、市两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等重要活动报道任务。
过去一年, 我市不断创新加强对外宣传。 成功举办中国德州-荷兰韦斯特兰友好交流推介会等外宣活动,制作推出外国友人德州行、德州手造等系列双语短视频,生动讲好德州故事,让德州形象更有知名度、更具美誉度。
过去一年,我市组织开展“ 全力护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的德州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