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淮南日报/2024 年/1 月/18 日/第 A04 版
聚焦建设“ 七个强市” 目标 深入实施“ 五大攻坚行动”
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旅融出新天地 且把诗情寄山水
淮南,最靓的名片是文化,最优的禀赋是山水。
淮南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自然与历史多重偏爱、山水与人文相互融合。
这里有一座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这里有一方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安丰塘,
这里有一部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淮南子》 ,这里有一个人、发明豆腐美食的淮南王刘安。
这里“ 屏舜耕而衔两山、襟淮水而带三湖”,三山鼎立、三水环绕,处处彰显着“ 楚风汉韵、山水之城” 的独特魅力。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文旅融合、“ 显山露水” 文章,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淮南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矢志追求。
回顾 2023 年淮南文旅发展之路,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 2024 年新年贺词中所说:“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
一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要求,聚焦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长三角区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传承,注重非遗保护利用,构建了文旅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新格局,打响了“ 楚风汉韵· 山水淮南” 品牌。
一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重启了 2023 年中国· 淮南少儿艺术节。建成 1952 城市记忆文化街区,创新开展“ 520” 淮南文旅惠民季系列活动,打造了“ 幸福之旅· 醉淮南” 文化品牌。
一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推动“ 精品主题村”“ 特色美食村”“ 后备箱工程基地” 创建。成立文化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市文物保护中心) ,完成武王墩考古实验室、文物标本库房、安防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书写了精彩的“ 文旅故事”。
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构建“ 一线、三区、十点” 构架为主体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为推动全市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空间聚集和功能提升,2023 年,市委、市政府顶格召开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楚风汉韵山水淮南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的实施方案》,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构建“ 一线、三区、十点” 构架为主体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打造一条主线,擦亮“ 古城· 名山” 名片。发挥寿州古城、八公山风景区地理相邻、资源独特的优势,打造一条古城· 名山旅游主线,再现“ 城上观山,遥想八公神话仙境,登山览城,探秘楚汉风云巨变” 的历史长河画卷。
建设三大片区,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建设寿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擦亮“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成语之乡” 金字招牌,把寿州古城建成全国一流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八公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围绕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古地质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和研学旅游,打造“ 揽八公胜境之秀、品淮南豆腐之美、探生命起源之奇、解以少胜多之谜” 的文化旅游胜地。建设焦岗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以游乐、休闲、度假、垂钓为主体,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休闲养老、候鸟式养老休闲度假旅游区。
培育十大节点群,充分彰显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千年古寿州窑文化园、九龙岗民国小镇工矿
第 1 页 共 3 页

遗址、淮南 1952 城市记忆文化街区—春申里特色休闲旅游街区、淮南战国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黄歇墓-春申湖公园、石姚湾—淮河老街、安丰塘、安徽第一面X旗纪念园、茅仙洞—硖山口、武庙和东辰创大生态园等十大旅游节点群。
深化文旅融合,全力打响“ 楚风汉韵· 山水淮南” 品牌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我市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把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2023 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 3044.65 万人次,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212.63 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71.05%、 85.10%。
高质量招引文旅项目。项目是发展的“ 硬支撑”。2023 年,全市文旅产业“ 双招双引” 项目总数 85 个,金额约 190 亿元;已纳统项目 40 个,金额约 85 亿元,占比均为 100%,省内排名第一。投资 5.3 亿元的春申里文旅项目加快建设,投资 3.4 亿元的御泉湾温泉康养中心项目正式开业,投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