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闽南日报/2024 年/1 月/8 日/第 T04 版2024 年漳州市两会特别报道
立良法 促善治 谋发展
——漳州市人大常委会 2023 年立法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林晖
法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回望 2023 年,漳州出台《漳州市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办法》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通社情民意“ 最后一公里”;审议《漳州市海域养殖生态保护管理办法》和《漳州市城市文明养犬若干规定》 ,聚力破解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难题;完成《漳州市市区内河管理规定》 《漳州市城市公共停车管理规定》立法后评估工作,提升立法实效⋯⋯覆盖广、节奏快、质量高,一张砥砺奋进的立法成绩单正徐徐展开。
民智、民意、民声与立法的交响,使法律凝聚最大共识、得到广泛认同。成绩的背后,展现的是漳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若干措施》和我市法治建设“ 一规划两方案” 精神,围绕市域治理、城市建管、改革发展、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在法治轨道上加快推进漳州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以良法促善治谋发展的坚实步伐。
完善体制机制 让立法从“ 专业事” 变“ 身边事”
“ 建议在规定里加上出门遛狗需要佩戴好嘴套,特别是要使用犬绳牵引”“ 希望能够加大对违反条例的惩处力度”“ 如果加上对流浪犬只的收容、救助以及领养举措,更能够体现咱城市的文明和温度” ⋯⋯在龙文区锦绣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举行的《漳州市城市文明养犬若干规定(草案) 》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群众代表们畅所欲言、热烈讨论,一条条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被详细记录下来,成为我市立法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系着基层群众,小小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将立法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深厚土壤之中,打通了社情民意“ 最后一公里”,让“ 高大上” 的立法更“ 接地气”。如今,这样特殊的市级“ 立法直通车站点”,我市已着力打造出了 7 个,把听取民意、吸纳民智的触角延伸到百姓的“ 家门口”。
“ 2023 年我们还推荐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村委会成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新增设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构建多样、畅通、有序参与立法的民主渠道,汇聚‘ 原汁原味’ 立法需求,我们要让立法这件‘ 专业事’ 变成群众熟悉的‘ 身边事’ 。” 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为了能充分发挥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 12 次组织走访基层立法联系点,围绕制度建设、台账管理、日常工作开展等内容进行检查调研,开展了立法法(修正草案)的修改反馈、《漳州市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办法》《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