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民族日报/2024 年/2 月/17 日/第 002 版专题
奋楫笃行谋发展 砥砺前行著华章
——2023 年永靖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姝
时光荏苒,见证铿锵发展步伐;岁月缱绻,诉说日新月异变化。
新春时节,走进永靖县城,大到城乡面貌的改变,小到你我身边的细节变化,无不透露着这座美丽滨河小城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生机勃勃的和美乡村、安居乐业的幸福人民⋯⋯呈现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新时代画卷。
一年来,永靖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有力有效推进主题教育,扎实开展“ 三抓三促” 行动,持续在凝心铸魂、筑牢根本中提升境界情怀,在躬身实干、应对困难中展现责任担当。
一年来,永靖县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落实,聚焦主攻“ 五化”、锚定“ 四区”、打造“ 六个永靖” 奋斗目标,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交出了一份振奋提气的亮眼成绩。
如果说乡村美了是“ 面子” 上的荣誉,那么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就是“ 根子” 上的实惠。坚持在巩固成果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落实资金 7145
万元,引进企业 6 家,实施协作帮扶项目 57 项,完成消费帮扶 1.63 亿元;持续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实施生态地灾搬迁 330 户、1119 人,现已全部搬迁入住;完成抗震房改造 165 户;扎实推进稳岗就业增收,县内重点项目吸纳永靖籍普工占比达 80%;持续优化公益性岗位配置,加大劳务输转力度,落实各类补助 1421 万元,群众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学习运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经验,扎实推进“ 5155” 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修订完善 109 个发展类村庄规划,创建乡村建设示范镇 2 个、示范村 28 个,城北新村成功创建省级“ 和美乡村”,村庄颜值内涵和农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黄河流经永靖县境 107 公里,母亲河以其优美的“ S” 形身姿,润泽出两岸蓬勃发展的动力
之源;产业振兴的阳光雨露,澎湃出永靖大地涌动的热潮。
把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引擎,投入 2.71 亿元实施牛羊达标提升等 9 个产业培育项目,完成特色种植 37 万亩,牛、羊存栏分别达到 3.26 万头、36.2 万只;坚持把园区基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成黑方台地质灾害区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二期) 、太极镇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白塔木雕产业园等项目,实现项目效益、村集体收益、村民收益三方共赢。
实施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有效盘活村级发展要素,该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 3315.87 万元,同比增长 67.76%,村均达 27.18 万元,位列全州第一;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全县认证“ 三品一标” 农产品 67 个,成功创建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充分依托工业基础优势,深入实施“ 强工业” 行动,全力推进园区开发建设,投资 9.85 亿元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园区基础条件、发展空间和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构建“ 一园三区” 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以甘肃永靖工业园区辐射带动城北片区打造电力装备和公铁联运物流园区,盐锅峡片区打造铸造、数控机床和新能源园区,西河拓展区打造传统工业
第 1 页 共 3 页

转型升级园区;实施 500 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 6 项,总投资 34.82 亿元,已完成投资 10.1 亿元;深入实施“ 5540” 培育工程,培育规上工业企业 5 家。
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工业补短板的关键举措,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新寺 190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全容量并网发电,全年实现产值 6780 万元;盐锅峡 260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坪沟 17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今年 6 月份将并网发电;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