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3 年/8 月/30 日/第 001 版
助力“ 科技之花” 结出“ 产业硕果”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题分组讨论综述之二
本报记者 孙金诚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科技体制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X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并提出要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随着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然而,面对创新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还存在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题分组讨论上, 围绕 “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提升协同创新和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常委、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需要破除一切束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友好协进会副会长吴良好建议,扩大科研院所自主权,建立现代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加大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科技管理者实施激励政策,给予其与职责相匹配的薪资待遇。
对于吴良好的建议,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赵静十分认同。她认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推进不断深化。 “ 建议进一步发挥科技管理体制优势,集聚中央智库资源,在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等宏观管理职责上持续发力。整合科研创新资源,鼓励采取政府出资+企业投资+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市场化运行模式,推动建设实验室、科研仪器共建共享平台。”
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 实力担当”,也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加速器。
曾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过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李文章提出,应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更好地处理创新创业与科技服务的供需关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支撑关系。他建议,健全完善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推进资源要素高效整合的利用。
“ 科技创新平台能够有机地攻关核心技术、有效地推广创新成果、有力地支撑产业发展。”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研究工作的全国政协常委、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张复明建议,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围绕前沿领域布局高端研发平台,优化创新资源布局,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水平,构建跨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协同合作网络,鼓励欠发达地区设立“ 研发飞地”,建立专业性平台交流协作机制。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效能提升中具有“ 落棋一子,满盘皆活” 的效用。进入新时代,西部地区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还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强科技创新有助于西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