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7 月/25 日/第 006 版经济学
金融集聚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讲师 林永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宋清华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绿色创新是推动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并实现“ 双赢” 的新引擎。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员等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可以引导生产要素流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丰富的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而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创新,充分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
金融集聚的发展趋势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集聚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金融集聚是金融资源与地域资源相互协调、配置、组合的动态变化,是金融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地域空间交互作用,进而衍生出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过程。金融集聚是金融行业规模不断演变的过程,是金融资源和区域经济环境不断改善的结果。金融集聚通过吸引周边地区金融资源流入逐渐形成金融中心,可以增加地域内金融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总量,有助于降低信息交流成本,减少资金错配,提高金融资源的流动性,促进现有企业的发展并吸引新企业的进入,进而通过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和金融功能的发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金融集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并且在生命周期内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现象。在发展初期,金融集聚主要以金融资源集聚现象为主,拥有良好地理区位优势的地区会优先发展起来,投资机会增加,进而产生集聚效应,吸引金融资源由落后地区不断流入,形成金融中心。根据新经济地理学“ 中心地” 理论可知,金融中心可以产生虹吸效应,加快地域内金融资源的自然集聚过程,促进金融资源由外围地区向中心城市集聚,降低金融资源向其他地区的耗散,避免金融产业低水平均齐化发展,进而增强区域金融竞争力。同时,这一效应会随着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金融集聚发展进入成熟期,地理环境和规模报酬递减等因素的限制越来越大,出于逐利性的特点,金融资源会通过金融分支机构和金融网络不断向更远距离延伸,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金融资源开始流入周边落后地区,进而产生扩散效应,技术溢出将带动周边地区生产能力提升,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渐缩小,经济趋向平衡发展。因此,金融集聚最终将对中心城市外围地区实体经济效率带来有利影响。
金融集聚的作用机制
金融集聚为制造业绿色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为之带来丰富的外部资源,进而通过蓄水
池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
从蓄水池效应来看,金融集聚可以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化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助推制造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绿色转型要求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在高技术岗位、企业、产业间进行快速转移,金融集聚带来的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可以有效促进劳动力的空间转移,提高不同企业、行业与产业间劳动力的互动频率,提升劳动者与工作岗位间的匹配效率。高素质劳动力在制造业二级行业之间的转换可以提高厂商对中间品的使用效率,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力量。金融集聚下的劳动力蓄水池效应,有望为制造业新材料研发、能源效率提高和脱碳挑战等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