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经济时报/2023 年/7 月/21 日/第 004 版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机构如何走出经营困境
——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
本报记者 王晶晶
农村金融机构是县域金融服务的主力军, 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压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化解风险,已出现多起农村商业银行并购、村镇银行撤销事件。农村金融机构如何走出经营困境,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
盈利增长乏力和风险并存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面临哪些方面的经营困境?
何婧: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困境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是从纵向比较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盈利增长乏力。从数据来看,农村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从 2019 年第一季度的 1.07%下降到 2023 年第一季度的 0.72%。净利润从 2019 年的 2298 亿元下降至 2022 年的 2080.75 亿元。
二是从横向比较来看, 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位列各类商业金融机构之首。 2023 年第一季度,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27%、1.31%、1.9%、1.61%、0.82%和 3.24%,不良贷款率居各类银行之首。资本充足率为 11.94%, 也为各类银行中的最低值。 拨备覆盖率为 138.39%, 比大型商业银行低 112.24%,比城市商业银行低 47.66%。
内外原因均需要重视
中国经济时报: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既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有其内
部自身原因,请具体分析一下。
何婧:是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动和宏观经济环境。近年来我国已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和传导机制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带来了存贷利差的不断收窄,同时大型银行借助金融科技等数字化方式不断下沉县域市场,进一步压缩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 农村商业银行净息差从 2019 年第一季度的 2.7%下降到 2023 年第一季度的 1.85%。并且作为县域金融法人,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与当地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若当地缺乏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