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江苏法治报/2023 年/6 月/21 日/第 001 版
“ 能动执行” 获市委市政府表彰
淮安法院聚力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赵大为 吕高美 本报记者 翟敏
喜报传来!近日,淮安市中级法院“ 暖企纾困 助企发展” 执行攻坚项目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创新创优优秀项目“ 二等奖”。
在全省率先建立“ 两书同达” 机制、探索建立失信被执行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机制、畅通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渠道⋯⋯近年来, 淮安中院着眼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司法职能, 聚力开展 “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 暖企、助企、护企、惠企、安企” 1+4 专项行动,以高质效的执行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
信用分级管理
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在执行实践中,淮安执行法官发现被执行人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因为遇到困难暂时“ 不能履行”,有的有能力履行却选择当“ 老赖”。针对这种情况,淮安法院探索建立失信被执行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为守信者开绿灯、让失信者受限制”,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健康发展。
对失信被执行企业,淮安法院联合市信用办、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根据失信行为类型、失信程度、失信后果等因素,将被执行企业划分为三个等级:对轻微失信企业,依托“ 法官进网格”“ 无讼淮安” 平台,采取警示、约谈为主的柔性惩戒措施,引导案件双方当事人强化沟通协调,实现“ 双向共赢”;对一般失信企业,通过与市信用办建立的网络交互平台,即时推送失信信息,由联动惩戒单位采取限制、监管、曝光为主的一般惩戒措施;对严重失信企业,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开展打击拒执罪专项行动,采取司法强制、刑事处罚为主的严重惩戒措施。
为进一步落实“ 信用分级” 制度,淮安中院在全省率先建立“ 两书同达” 机制:一“ 书” 是《纳失决定书》,告知被执行人纳入失信“ 黑名单” 的后果及影响,对有积极履行意愿但暂时不具备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企业,根据企业履行态度和能力分级设置 1-3 个月失信宽限期。在这“ 一书” 督促引导下,654 家企业主动履行义务,法院“ 活封”“ 活扣” 厂房、土地及生产设备 12.3亿元财产,允许被执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以“ 放” 促“ 养”,协调当事人和解实现“ 双赢”。
另一“ 书” 为《信用修复告知书》,告知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条件及程序。法院将向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被执行人出具《信用证明》 ,及时向信用办推送修复信息,日前已对符合条件的 2455家企业及时解除信用惩戒措施,为 231 家企业主动出具信用修复证明,破解企业在招标投标、融资借贷、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障碍,让改过的失信企业甩掉“ 失信包袱”“ 轻装上阵”。
转变执行模式
帮助企业“ 渡过难关”
“ 查封-拍卖-兑现”,这是对企业的常规执行方式,但是生硬地照搬这套执行方式,可能会让一些本可以“ 喘口气” 的企业彻底倒下,一些本可以得到执行的财产化为乌有。近年来,淮安法院采取“ 扶持-和解-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