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能源报/2023 年/6 月/5 日/第 014 版能源金融
一季度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绿色贷款规模质量齐增
绿色金融成银行特色化经营新支点
本报记者 王林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绿色金融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这场广泛且深刻的变革正在成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新战略支点。其中,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无疑将成为绿色金融市场的领军者,而与绿色金融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也将反哺银行,成为其特色化经营的新增长点。
“ 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给绿色金融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中金公司”)首席运营官楚钢在日前召开的 2023 中关村论坛“ 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 平行论坛上表示。
《中国能源报》记者梳理四大国有银行一季度财报发现,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绿色贷款均超过万亿元,我国绿色信贷投放保持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优质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统筹政策机制和金融实体作用,解决大规模提高和调动资金障碍,吸引更多优质绿色金融资源进入我国市场。
绿色金融是重要战略支点
我国绿色金融吸引力猛增
中金公司研究指出,预计我国 2060 年实现碳中和有望带来累计 139 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去年我国绿色投资规模达到 2.6 万亿元,未来 5 年可能累计增加 16.3 万亿元,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是促进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在此过程中,绿色金融无疑将扮演重要角色。作为资本市场上的“ 国家队”,中金公司去年完成绿色相关项目交易规模超 7000 亿元,境内累计承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近 3400 亿元。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今年 3 月,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 22 万亿元,约占所有贷款余额的 10%,绿色债券余额大幅增长至超 2.5 万亿元,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从绿债发行规模来看,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评估指出,中国 2021 年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国家。从绿色贷款质量来看,中金公司研究指出,2013 年以来绿色贷款不良率基本维持在 0.5%以下,2020 年末绿色贷款不良率仅为 0.3%,与按揭贷款的不良率相近,远低于对公贷款超过 2%的平均不良率,这表明绿色贷款质量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对公贷款。
对此,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表示,绿色金融是经济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一方面,绿色金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大量的支持资金;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为银行特色经营开辟了新赛道,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培育新业务增长点,提高业务可持续经营能力。
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需要百万亿级绿色低碳投资,绝大部分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领社会资本,通过金融体系投融资来实现绿色金融可以发挥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绿色金融成为银行重要业务引擎。
“ 绿色金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期盼所有企业都是零碳或绿色,这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 霍学文坦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兼顾经济增长目标,也要兼顾社会可承受能力,更要逐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所以促进低碳转型的技术企业,会成为银行发展的重
第 1 页 共 2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