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经济日报/2023 年/5 月/24 日/第 007 版财金
农商银行重塑优势加速突围
本报记者 王宝会
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把金融服务的触角伸向县域和农村,加码普惠小微企业贷等业务,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中小银行受到一定程度“ 挤压”。面对大行业务下沉,农商行如何重塑优势、突破重围?对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和专家。
普惠小微贷增长迅速
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积极探索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持续完善普惠金融组织架构体系,吹响了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的号角。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提升便民服务点、自助机具等涉农金融服务,不断推动信贷资源向农村下沉,积极抢占涉农金融“ 新蓝海”。农商银行面对行业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也在原有业务基础上不断转型探索。
作为农商银行主要业务构成,普惠小微贷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迅速,总体呈现“ 量增、面扩、价降” 态势。监管部门发布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19 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 36.9 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 1000 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1.7 万亿元。到 2022 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 59.7 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 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23.6 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普惠小微贷款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我国银行体系加大对普惠群体支持力度,对满足普惠群体金融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变化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国家出台的支持政策、金融供给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科技的发展等。
普惠金融是稳就业和稳民生的有效保障。近年来,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要素投入,拓展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从 2019 年起,《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多年对大行普惠小微贷做出具体增速要求。2022 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 ,明确 2022 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1.6 万亿元。监管部门今年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力争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业内专家提到,在大行落实普惠金融任务的同时,监管部门还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例如对银行向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的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实施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持续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小微领域信贷投放。
大行业务下沉县域
在政策驱动和银行机构积极经营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普惠小微贷款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经济日报记者梳理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主体是农村商业银行)四类机构的监管指标发现,大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份额变化较大,在普惠小微市场的份额甚至已形成互换的生态格局。
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32571 亿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中占比约 27.9%;农村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43207 亿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中占比约 37%。而到 2022 年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86027 亿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中占比约 36.5%;而农金机构普惠小微余额 70277 亿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中占比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已降至 29.8%。
“ 出现这种变化反映出大行业务下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格局。大行在普惠金融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 李广子表示。经过这几年的深耕,六大行普惠金融“ 头雁”效应进一步显现,普惠贷款加速渗透到县域经济,从银行机构看,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不仅走在银行队伍前头,还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创新。
依托服务点下沉,“ 村链工程” 已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县域乡村。“ 经过多年耕耘,截至 2022年年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客户 253 万户、贷款余额超 2.35 万亿元。”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此前介绍。据悉,建设银行近年来线下打造“ 裕农通” 普惠金融服务点,在全国设立 44 万个线下服务点,覆盖全国大部分乡镇及行政村,同时,线上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