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佳木斯日报/2023 年/4 月/19 日/第 001 版
匠心筑梦守初心 踔厉奋发新征程
——我市培养技能人才队伍工作综述
佳木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蕾
中国制造,需要中国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在美丽的松花江畔,技能人才的成长,让被誉为“ 华夏东极技能人才培养摇篮” 的佳木斯,在人才队伍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同时,也在不断创造新时期事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从市情实际出发,持续在实践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与选拔体系,在探索中强化科学评价与使用机制,在磨砺中健全激励与保障措施,培养出了一支朝气蓬勃、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激活新时期佳木斯产业发展新动能。
打通循环 放出引领效应
畅通政策体系“ 内循环”,疏通教育发展“ 微循环”,打通部门统筹“ 外循环”,我市充分发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作用,激发技能培训的原动力。
通过不断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 在技能培训、载体建设、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突破,逐步构建形成了“ 1+10” 技能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就业能力,打通“ 内循环”;“ 培训—提升—评价—使用—激励” 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闭环,让技能人才成长链上下联动、左右链接,“ 微循环” 更加通畅;积极打造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于一体的技工教育集成体,在建设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同时,与中国船舶重工、华为、阿里、吉利等 20 家企业开展合作,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哈大齐高密度工业区建立就业基地,打通了技工人才成长的“ 外循环”。
学什么有什么,有什么会什么,会什么干什么,干什么行什么,技能培训服务的一条龙让越
来越多的技能人才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多措并举 打好组合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业的根本。
我市积极调整思路、 抢先抓早, 调整培训结构, 创新培训模式, 打好技能人员培养 “ 组合拳”,缓解就业结构矛盾,服务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
倡导自主培训。坚持“ 谁培训谁受益” 理念,将培训补贴性资金转变为企业引导性资金,在
全市规上企业中推广设立培训中心,发挥“ 市场+培训” 的叠加效应,壮大发展产业工人队伍。
壮大培训基地。积极争取扶持资金,推动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构筑起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突出的培训网络,发挥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创新、带徒传技方面的重要作用。
优化管理服务。改革职业培训机构审批模式,推行“ 容缺办”“ 一窗办”,实行“ 告知承诺制”,尽最大可能降低准入门槛,支持各类优质资源举办培训机构;强化职业培训质效,对全市职业培训机构分成 ABCD 四级定级评价,按等级进行规范管理,授权 AB 级机构开展补贴性培训,鼓励C 级机构优化教学、 提档升级, 督导 D 级机构提升质效, 推进职业培训向服务全市产业发展转变。
80 家培训中心,我省东部地区最先进的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8 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大师工作室、18 个实训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