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健康报/2023 年/4 月/3 日/第 004 版新闻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握好一体化“ 妙笔”
康蓝图
共摹区域健
本报记者 张方飞
朝霞吻过转角青绿,花雨惊飞歇停早莺。翅膀过处,山水金碧,春光旖旎。
这是早春三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的一景,万物呈欣欣向荣之姿,现生机盎然之意,
一如这景色所在的城市,处处彰显着“ 年轻”。
一体化管理 织密基层健康网
光明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东至观澜、西接松岗、南抵石岩、北与东莞市接壤,改革开放初
期,曾作为安置华侨的华侨村留在深圳市民的记忆中。
作为 2018 年 9 月新成立的行政区,光明区存在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人才吸
引力不强和设备硬件落后等问题。
医疗质量的提升事关民生福祉,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面对整个光明区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窘境,光明区政府将两家有着 70 年历史的街道医院合并重组,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下称“ 国科大深圳医院”)应运而生。
国科大深圳医院X委书记吴本清忆起医院重组时的情景还是抚了抚额头,沉思着说: “ 合并重组并非简单结合,而是结构、布局的双效优化,功能、内涵的双向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整合,我们也摸索探寻了很久,最终选择建立一体化管理的‘ 光明模式’ ,换言之,我们想用一套班子管理两个院区。”
明确方向后,国科大深圳医院先是以三甲创建为目标,以卒中、胸痛、创伤、高危孕产妇救
治、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五大中心的规范化创建为抓手,全面改善医院管理水平。
2018 年 4 月,国科大深圳医院通过实行一体化管理的“ 光明模式”,加强各科室一体化融合,对 2 个院区和 50 家社康中心进行一体化管理,1 个法人,1 个领导班子,1 个中层管理团队,1套信息系统,实现制度融合,文化融合,以医疗质量为经,以暖心服务为纬,完成了医院三甲创建工作,织密了基层群众的健康保障网,承担起深圳市光明区居民健康“ 守门人” 的重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体化管理的“ 光明模式” 是正确可行的。
深圳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在深圳,婴幼儿就诊量是老年人就诊量的 5 倍。国科大深圳医院立足深圳市的城市特色,将新生儿科、妇科、儿科等学科列为重点学科,制订了新生儿科、儿科医师支援急诊儿科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动态调配儿科医疗资源,保障急诊儿科诊室 24 小时接诊,并为儿科引进深圳市“ 三名工程”(名医院﹢ 名学科﹢ 名专家)团队,加大建设力度。
下沉优质资源 搭建老年健康港湾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一路走来的光明区原住民如今已近年迈,这里的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在过去的几年中,医院积极推进社康分区部署工作,在强化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助力新技术、新项目等一系列优质资源向社区下沉,从而减少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随着工作计划的不断推进,医院下辖的 50 家社康中心中,已有国家级示范社康中心 3 家、省级示范社康中心 3 家、省级全科实践教学基地 7 家、区级全科技能培训中心 1 家。
此外,医院还建立了院部、社康中心一体化的检验科、放射科和心电数据中心,对数据实行统一管理,积极构建智慧病房。“ 我们想通过‘ 15 分钟就医圈’ ‘ 智慧医院’ ‘ 智慧家床’ 等,做好基层卫生的兜底保障工作。” 吴本清说。
为此,医院铺设了 71 张智慧家床,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远程视频查房等智慧化手段,监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测患者体征变化,并对其进行长效护理,打通了治病就医的“ 最后一公里”。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品质需要不断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医院社康中心现有 人,其中本科学历人员 594 人,硕士研究生 45 人,博士研究生 1 人。
记者见到了在基层社康中心工作的博士刘俊秀。很多患者在得知刘俊秀是一名神经内科博士
时,都会以“ 太屈才了” 来评价她。久而久之,她就有了“ 沧海遗珠” 这个别称。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刘俊秀都会浅弯眉眼,轻柔地说: “ 我从来没觉得委屈。以前我在实验室里工作,总觉得那里没有烟火气息。我想离患者近一些,想跟他们做朋友,当亲人。与其叫我‘ 沧海遗珠’ ,我更希望她们叫我‘ 沧海明珠’ ,因为在基层,像我这样的‘ 明珠’ 有很多。”
通过刘俊秀介绍,记者见到了另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