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健康报/2023 年/4 月/25 日/第 004 版新闻能见度
国企医院的身份追寻
首席记者 姚常房
国企改革是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企业医院作为国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近 30年,一直在出路、身份上摇摆。
今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3 个部门联合发布《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对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并将其界定为国有独资、全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实际控制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 不仅要保留,而且支持发展,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企业医院欢欣鼓舞,留下来的至少不会被剥离或者关闭,看到了今后发展的前途。” 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金永成说。他认为,这份文件总体上确定了国有企业医院要发展,国家应支持;国企把健康产业作为主业后,可以办医疗机构。不过,文件对国有企业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关系做了模糊处理,这也给国有企业医院发展留下了悬念。
用近 30 年寻找新身份
坐落于辽宁省抚顺市中央大街 24 号的抚矿总医院,始建于 1907 年。这家百年老院,见证了企业医院的起起落落。
抚矿总医院曾经辉煌过。当年,东北三省所有煤矿企业联合成立东煤集团,它是该集团的中心医院,辐射整个东北三省。如今,尽管仍然是抚顺市龙头医院,但是距离辉煌显然有了差距,抚矿总医院正在努力蜕变。
“ 企业医院规模最大的时候,其数量在全国所有医院中占了近 40%,服务人口也近 40%。”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会长王文标说,过去企业医院很风光,对国家建设和维护老百姓健康都作出了贡献。最近 20 多年,医疗卫生行业井喷式发展。很遗憾,企业医院错过了。企业医院迷茫地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政策变动,是企业医院近 30 年遇到的最大变数。1995 年,企业医院与“ 剥离” 二字捆绑在了一起,开启转制进程。彼时,整个能源系统走下坡路,企业逐渐以剥离社会职能的方式给自己减负,企业医院从此开始了寻找稳定身份的漫长跋涉。
这一波改制,抚矿总医院没动。“ 企业看重医院发展前景。” 但抚矿总医院院长朱瑞武坦言,这一次波动还是拖了医院发展的后腿,医院人员大量流失。从 2000 年开始,医院人气逐步回升,规模扩大,重新回到抚顺市排名第一的位置上。
在金永成的记忆里,2002 年达到了剥离高峰。当年,国家经贸委等 6 个部门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推动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那段时间,全国各地的铁路医院大多移交地方政府,比如北京铁路总医院等。
“ 改制高潮 2010 年基本停滞,2015 年又开始加速。这一年的 8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全面加速。” 金永成说,从总体上来讲,当时国资委对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态度很坚决。但这份文件给了企业医院更多出路,明确可以采取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等方式,剥离国有企业所办医院。
变化总是比想象得快,不少企业医院还没回过神时,政策又有了新风向。“ 2016 年左右,各方感受到了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不少央企在剥离的问题上出现了动摇, 希望能保留医院,成立自己的医疗集团。” 王文标说。
在 2015 年提出的 3 种剥离方式基础上,2016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
第 1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 ,增加了一种方式——专业化运营管理。文件提出,对因特殊原因确需保留的医疗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实现专业化运营管理。2017 年,国务院国资委等 6 个部门要求,2018 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企业办医疗机构集中管理、改制或移交工作。至此,国有企业剥离医院的 4 种方式集齐,即:移交地方、撤销、专业化管理与引入社会资本重组改制。改制,再次提速。
然而,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王文标举例,移交政府时,因为编制问题,政府不接,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限于财力也接收不了。因此,这个阶段移交政府的企业医院很少。只有大庆油田的几家医院移交大庆市政府,航天集团遵义医院交给了遵义市政府。出现问题最多的是重组改制,很多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医院后,有投机行为,造成国有资产变相流失。
国有资产评估时评估价值太低,被认为是造成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且,民营资本进入后,医院经营状况不佳,老百姓不接受。 “ 社会资本的出发点与公立医院不一致,以营利为目的显然违背了医疗的初衷。” 王文标说。
2018 年,国务院国资委又发布了一个文件,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文件专门针对中央企业医院,路径变成了一条——资源整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便于资产分割。除央企之外,地方成立了医疗集团,如山东省、陕西省组织了区域健康医疗集团。在这一背景下,辽宁省成立辽建集团,归该省国资委。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划归辽健集团。
资源整合的这道口子允许以健康产业为主的国有企业把医疗机构整合起来,作为主业发展。2018 年7 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 《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划小范围,指定华润健康、国药集团、中国诚通、中国通用、中国国投、中国国新等 6 家中央企业可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
“ 国资委不具体指定,医院和企业自己谈。” 王文标说。进入辽健集团一年多,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在 2019 年年底,易主华润集团。“ 在华润管理的 196 家医院中,医院一直处于龙头位置。”一路走来,朱瑞武感慨万千。
抚矿总医院的归宿代表了众多企业医院的选择。“ 资源整合这一轮到 2021 年年底时,基本都完成了。” 王文标说,截至目前,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 2525 个医疗机构,已完成改革 2515 个,完成率达 99.6%。 69 家中央企业和 29 个地方涉及医疗机构深化改革, 其中 54 家中央企业和山西、江西、河南等 23 个省(区、市)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其中,移交地方政府的 506 个,占 20%;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整合了 978 个,占 38.7%;引入社会资本改制的 440 个,占 17.4%;关闭撤销了 591 个,占 23.5%,基本都是小医院。
“ 这一轮整合主要发挥了集团优势,规模壮大,产业链优势增强。比如,通用集团旗下有 5个医疗板块:环球医疗、通用医疗、国中康健、航天医科和宝石花医疗,共几百家医疗机构,床位数已达 4.8 万张。目前,还在继续整合中。” 王文标说。
埋下了很多伏笔
“ 对华润了解不多,只知道它好像有超市、雪花啤酒。” 初识华润,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
内科主任张弘和很多人一样,感到很陌生。“ 后来才知道,华润是红色央企。” 张弘有了一种背靠
500 强央企的自豪感。
公开资料显示,华润集团业务多元,涵盖消费、医药、水泥制造、电力等。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医疗大健康行业的商业潜力备受关注,家底丰厚且有多年药品业务经验的华润不想错过。
“ 过去企业医院发展不起来,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方方面面不受重视。” 金永成说,过去企业医院属于企业后勤部门,与主业发展关系不大,经费、规划、医保、卫生政策等支持力度比地方政府的公立医院差不少。现在有了政策支持,央企将其作为主业发展,受重视程度完全不一样了。在朱瑞武看来,正是因为医院进了央企,层级提升了,才被更高层面关注,才会有 13个部门发布《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
第 2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医院内部跟以前也不一样了。“ 有朝气。” 张弘和神经内科得到了更多支持。“ 这些年没有一名医生掉队,大伙干劲非常足。6 名医生今年被列为后备人才,每季度向院长汇报工作。” 张弘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变化。
不光是神经内科,所有专科都可以随时提交需要医院协助解决的问题。 “ 上周提交的眼震电图和分析仪已经提上日程,准备购入。 ” 还有一件令张弘开心的事:过去企业医院没有职称评审权,地方代评。现在,只要企业医院管理规范、能力强,也可以独立开展高级职称的评审。
一纸文件带来了生气,但并非万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