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经济参考报/2023 年/7 月/5 日/第 005 版新华健康周刊
跨越半个世纪的生命守护——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力量
记者 帅才 黄筱 阮周围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近日在长沙召开,期间举办了中非医药健康发展论坛。卫生健康是中
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为了人类的健康福祉,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自 1963 年开始,中国就持续开展医疗援非工作,一批批中国医护人员不远万里奔赴非洲,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非洲人民的信赖,在中非人民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万里之遥 命运与共
60 年来,我国累计向全球 76 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 3 万人次,诊治患者 2.9 亿人次,
2300 余名队员荣获受援国颁发的国家级勋章或荣誉证书,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
在非洲承建医院、实施妇幼工程、“ 光明行” 等援外创新项目⋯ ⋯ 记者从中非医药健康发展论坛上获悉,近年来,湖南积极实施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为深化中非友谊、促进中非合作贡献力量。
在论坛开幕式上,由湖南省儿童医院具体执行的“ 坦桑尼亚儿科能力建设项目” 启动。湖南省儿童医院X委书记赵卫华介绍,未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将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当地医院的紧密合作,培养实用型儿科医务人员,提升当地的儿科医疗救治能力水平。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X组书记、主任李小松介绍,多年来,湖南和非洲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为深化中非友谊、促进中非合作贡献力量。湖南省组织专家赴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实施妇幼健康工程,推广宫颈癌筛查方案,与津巴布韦最大的公立医院共建宫颈疾病诊治中心,为当地医务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共享中国妇科、儿科治理方案和发展模式。
“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60 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通过临床带教、手术演示、学术交流、健康讲座、防疫宣教、远程指导等方式,与多个非洲国家医院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支持非洲国家建立重点专科中心,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在非洲国家留下了“ 带不走的医疗队”,为非洲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
2014 年以来,由国家卫健委组织的中国眼科医疗队,在埃塞俄比亚等 11 个非洲国家开展了多次“ 光明行” 眼科义诊活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医生李芸共四次参加“ 光明行” 眼科义诊活动,两次担任中国赴塞拉利昂“ 光明行” 医疗专家组组长,在塞拉利昂为当地民众免费开展了 500 多例白内障手术,帮助患者重见光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帮助当地的医院提升水平,李芸和队友还编写了培训手册,为当地医学生开展眼科教学。
2018 年 10 月,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专家贺贵云、李婵、向琴赴塞拉利昂参加“ 光明行” 活动,他们帮助当地医院建立起眼科白内障病房,治疗眼病患者 300 多例,完成手术 200 例,其中高难度手术 145 例,完成了 160 余万元捐献药械的运输、装载、分拣入库工作,并多次对当地医